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 本文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科技发展特点,从总体定位和发展规划、研究水平及成果、团队建设、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经费收入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落实评价工作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促进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建设运行 绩效评价
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1]。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计划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框架。截至2013年底共有市级重点实验室74个,涵盖汽车、机械工程、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煤炭工程、桥梁工程、生态环境、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工程等重点研究领域。在建设创新型重庆,推动重庆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重庆市市1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
1.1 建设现状
2013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新认定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细胞组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依托高校或院所)和1个企业重点实验室。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期满。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已累计达到74个,其中,重庆市重点实验室65个、重庆市企业重点实验室8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
图1显示,2013年重庆新增的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中,没有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除1个企业重点实验室外,其余全是依托高校或院所的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较2012年相比增幅达到14.3%,依托高校或院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较2012年相比增幅达到22.6%。
图2显示,2013年新增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完善了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建设,帮助提升了重庆市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科技人才的有效聚集,为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平台,为后期成果转化实现可观经济和良好社会效益奠定了基础。
1.2 管理现状
重庆市在加强以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研发基地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努力构建研发基地数据管理系统;初步构建了“科技研发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人员信息共享,逐步提升科技研发基地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一是实现了研发基地年报表的在线填报与统计工作;二是完善了研发基地固定人员在科技人才库的数据信息;三是完成了新研发基地的申报、评审等工作。
(2)制定修订科技研发基地管理办法;参照《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了《重庆市科技研发基地建设计划项目管理细则(试行)》,规范重庆市科技研发基地项目管理;为进一步规范重庆市已有的研发基地的建设,提高其运行和管理水平,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参考国家和部分兄弟省市的有关管理办法,修订《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了认定、评估、支持等工作环节,改变了研发基地只进不出、只增不减的机制,实现择优认定、分类支持、考核评估,动态调整的良性循环。
(3)加强研发基地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针对原有研发基地重立项建设、轻考核管理的问题,着重加强了对新认定或新建研发基地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多次召开培训会,指导新增研发基地找准定位、解决发展思路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建设管理、场地设备、人才团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建设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座谈交流会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准备验收或已建研发基地围绕重庆市“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凝练研究方向,找准原始创新点、加强新产品研发,为下一步的考核评估做好准备。
2 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工作的重点
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其他直辖市和西部兄弟省市相比,与“314”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虽然目前关于重点实验室的制度建设趋于完善,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市级重点实验室涉及领域较广、涉及单位较多,往往存在重建设轻考核等问题。因此,在对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进行评价时,要明确三个方面工作重点:一是要重点评价是否围绕重庆科技发展的战略总目标;二是要重点评价是否为重庆经济科技的发展引进、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三是要重点评价是否有利于创建开放的科研环境,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把握6个方面的原则[2]: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为导向,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评价要素。(2)全面性原则;根据具体的评价目的和特点,较为全面完整地体现实验室任务的各个方面,完整有序、逻辑严密,避免以偏概全。(3)简易性原则;在确保指标体系不违背完整性的前提下,力求简化。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的描述简洁到位,以降低评估的复杂程度,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指标,应尽量使用易度量的指标,舍去那些信息量少,操作困难的指标,提高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5)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设置时,对评价目标和评价效果的一致性要进行预期估计,选用的评价指标能够最充分地体现和协调一致地服务于评价目的。(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以定性指标、学术专家、现场评估为主,采用专家定性指标评估以及评估对象上报数据的多指标综合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
2.3 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2003年,科技部出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08年又进一步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近年来,全国相关省市如浙江、安徽、广东、河北、湖北、陕西等也相继出台了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规范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最终选择浙江、广东、贵州、湖北等省份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以及教育部、上海交大高教研究所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价指标样本区间,提炼关于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如表2所示。
在此基础上,以总体定位和发展规划、研究水平及成果、团队建设、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经费收入为绩效评价重点,构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3 结语
我国目前的实验室绩效评价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也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科技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绩效评价工作任重道远,不但要全面检查和了解重点实验室运行和发展情况,还要更好地推动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价工作,可在本文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专家论证,利用如德尔菲法、AHP法等科学方法,提炼评价指标和确定权重,并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至各依托单位;二是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绩效评价要求及标准。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专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绩效评价的具体工作,如拟定当年评估实施方案,受理评估申请,具体组织专家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和相关评估资料;三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打破以往重建轻评,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较差、不合格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区别对待,对优秀和良好的实验室进行奖励,对较差和不合格的实验室进行处罚,连续考核不合格的可取消资格。
参考文献:
[1]卿涧波,彭炳忠,黄健.新形势下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地位、作用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8):25-29.
[2]王建宁,孔斌,樊新刚,张启敏.西部地区省级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8,(8):60-62.
[3]李岱素.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