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
【摘 要】年画经历了人工绘制、木版套色、石印、胶印这样一个过程,木版年画是年画发展到宋代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年画”是内容,“木版”是生产方式。本文从“年画史”的角度,以“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以“时代背景影响年画的生产方式”为观点,分析了其在宋代产生并繁荣发展的历史性原因,并探讨了年画在当代生活中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年画 雕版印刷 时代影响 价值意义
1 木版年画在宋代诞生并繁荣的社会原因
年画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绘制、木版套色、石印、胶印等阶段,从宋代木版套色技术之后,年画逐渐走上了批量化生产的道路。
木版年画诞生于宋代并不是偶然,其产生、发展、繁荣,则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决定的。
1.1 经济因素
宋代的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主要表现在:(1)鼓励商业发展。对经商的开放态度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令措施,如不得苛留商贩行李货物,不得擅自征税等,保障了工商业从业者的利益,促进了商业发展。(2)附郭草市的发展。草市是由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贸易市场。宋代草市发展极为迅速,发展较好的草市成为了县城的经济补充,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草市的壮大以及与城市的不断融合,加上政府鼓励工商也发展的政策,促进了人口流动,使城市规模得到了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开封的人口一度超过百万,成为当时罕见的大都市。(3)坊市制度的瓦解。城市人口的增加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同时,相当数量的人口流入城市,没有土地可以耕作,他们只能投入商业或手工业的行当以谋生路,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工商业从业需求。坊市制度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最终在景佑年间被政府解令,人们迎来了更大范围、更为自由的商品贸易。
随着经济不断繁荣,人们的低层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高层次需求就越多地被激发出来。物质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去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
1.2 文化因素
宋代是木版年画发展的高峰,人们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题材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这与宋代重学崇文的社会风气有着深刻的联系。
宋代科举,增加了科考名额,向不同阶级开放,不仅激发了平民子弟追求文化学习的热忱,也兴起了办学的热潮,形成了“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局面。开封城内的茶馆、酒楼、熟食店里张挂名人绘画,蔚然成风。“出界身北巷,巷口宋家生药铺,铺中两壁,皆李成所画山水画”就是此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重学崇文的社会环境中,人人都能识文断字、赏画品词,好不风雅。识文赏画不再是高雅贵族的生活方式,而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激发了人们对于美的向往之情,刺激了相关的文化消费。
1.3 技术因素
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原因,人们对于年画的需求大大提升。人工绘制由于效率低,且难以保证质量而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要。
在木版年画之前,雕版印刷技术已应用于书籍的印制,将其用于年画的制作,是创意联想的结果。经雕版印刷可得到成百上千张质量相同的年画,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良品率,利于年画快速、大范围传播。此外,造纸、制墨、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完善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不仅刺激产生了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如木版年画),更增加了人们接触到文化制品的机会。
综上所述,宋代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催生了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2 木版年画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意义
宋代的社会因素催生了木版年画这一艺术形式,当今的时代背景又会如何影响年画的发展呢?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将年画置于当今的生活之中来审视。
2.1 生活方式的转变
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落后,人们对灾害、疾病以及当时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怀有巨大的恐惧,由此形成的鬼神观念,对传统民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木版年画的内容及使用场景,就出自这一信仰。
如果说宋代百姓为了禳灾避祸而礼奉狰狞威武的门神是出于镇压鬼魅的目的,那么对当代人来说,这种想法已失去吸引力。封建迷信早已被破除,对灾难、疾病及自然现象,我们可以给出科学的解释以及相应的对策。信仰科学使人们不再因为畏惧而向神灵祈求心灵的安慰和身体的庇护。因此,脱胎于传统鬼神观念的年画对当代人失去了精神上的感召力与审美上的吸引力。
2.2 当代年画创作、市场走向与批量生产技术无法匹配
宋代诞生的木版年画,是以雕版印刷技术取代人工绘制,实现批量生产的一种形式。年画是生产对象,而“木版”只是一种生产方式。在当代,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已经相当普遍,机器雕版、机器印刷可以轻松实现批量生产。但是,机器代替人工,会出现许多问题。
(1)机器雕版对年画线条的影响。木版年画一般选择阳刻雕版。雕刻时,倾斜进刀,线条上细下粗,形成梯形的横截面,稳固耐用。而如果采用机器雕版,刻刀直上直下,凸版线条上下一般粗细,由于线条较细,多次使用之后,容易断裂。同时,机器雕刻的线条,完美流畅,会失去手工创作的拙朴之美。
(2)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问题。如今,贴年画的家庭越来越少,年货市场上也鲜见年画,说明普通民众对年画的需求不高。并且,年画创作多采用以家庭为主的小作坊生产模式,他们无法承受购买机器的高额费用。所以,即使机器雕版、印刷的技术非常成熟,但由于需求不足、成本较高而无法实行。
(3)年画市场走向的改变。以开封朱仙镇为例。在为数不多的几家朱仙镇木版年画店里,供普通民众春节时期张贴的年画商品数量极少。多数的木版年画,都装裱起来,配以精致的包装,以收藏品或高档礼品的形式出售。
“非遗”的头衔大大提高了木版年画的附加值。以收藏品或高档礼品的形式出售,要比普通年画的收益高出几十倍乃至几百倍。正是因为木版年画定位于收藏品和高端礼品市场,决定了其不可应用机器生产的方式。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纯手工制作才是其价值所在,少即珍贵。
鉴于以上分析,作为文化遗产的年画在当代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年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它的实用价值仰赖于人们的情感和意识状态。当它所仰仗的特定文化逐渐消失之后,其题材便很难再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以及情感需求,也就失去了批量生产的意义。因此,对于木版年画,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要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虽然作为商品,木版年画无法再创辉煌,走入大众市场,但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它还是能为当代设计师提供很多可利用的素材与灵感。通过巧妙的创意,一定会出现富有传统特色又能满足当代人审美的年画衍生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2]王荣.《略论宋代市民消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6):27.
[3]杨贵.《试论宋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J].中国农史,1989(1).
[4]谈娜.《论宋代年画的新特征——世俗化》[J].美术教育者研究,2012(7).
[5]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1):37.
[6]宋瑞祥.《朱仙镇年画史话》[M].海燕出版社,2012.
[7]陈凌.《论宋代城市文娱场所兴盛的原因及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4):10.
[8]周宝珠.《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史学月刊,1998(2).
上一篇:我的老朋友下关沱茶
下一篇:收藏须理性小心被蛇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