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演化
一个英国人在本国学习了中文,听说读写都没有问题,于是他想到中国去旅行,他觉得语言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从北京出发,越往南走,越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他很惊讶,中国的方言差别怎么这么大?甚至翻过一座山,讲的话都有差别。
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为何语言是现在这样的形式?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演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 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当地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了影响。他们研究了3 700 多种语言,发现629 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孙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缅甸等地。而像蒙古语、埃及语等声调平和的语言,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我们知道,声带负责人类的发音,即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如今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 000 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声音。
因此,埃弗雷特认为这种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人的语言声调平和。然而,复杂的语言,像广东话这样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这种气候使人的声带富有弹性,因此,这些人的声带可发出多种声调。 比如粤语中共有九个声调,而北方人习惯了普通话的四声。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出于保密的需要,八路军相互联系都是派讲方言的人用电话或步话机联系,而他们使用的大多是难懂的南方方言。
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他还指出,某些特定气候导致的特定声音模式可能对健康有益,但这还需要更多合理的证据来证实。
编辑/姜雯
上一篇:我所理解的历史人类学
下一篇: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