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出土的首饰研究
[摘 要]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比较多的地区,这种交流远自史前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当今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聚焦于欧亚草原考古,而新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首饰作为比较独特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也能从一定方面反映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的面貌。本文选择新疆地区近几十年考古发掘所见史前时期的首饰作为研究对象,试对其进行考古学研究。首饰虽为考古遗存中很小的一个种类,却承载着很多历史文化信息,值得重视。本文以新疆史前时期的首饰为题,讨论出土首饰器物组合的变化,仅以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关键词]新疆;史前时期;首饰
首饰作为遗存中比较小的一个种类,自来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个别学者有研究也是局限于首饰的某一类,多进行耳饰的研究,如邓聪、陈有贝等学者对于耳玦的研究[1]。1999年,吴勇发表《试述新疆地区早期金银器》,对新疆近十几年来出土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金银器进行分类研究[2],包括譬、耳饰、坠饰、手镯、戒指、牌饰等19类,并对各类器物的用途和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该文所用资料丰富,也是首次针对新疆地区早期金银器和装饰品的讨论和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为后人进行该类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对于金银器用途和装饰特征的描述多限于牌饰部分。
然而,前人并没有对新疆早期装饰品进行过系统研究,这一方面由于装饰品研究本身没有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地区早期装饰品材料较为零散,特别是有些报告或简报对其描述十分简略,甚至只有在典型墓例里出现,而随葬品介绍中却不见的问题;另外,装饰品的研究不仅包括对其本身形制、材质、纹饰方面的探讨,还包括对佩戴习俗等问题的考察,但基于考古报告自身的局限性,即往往只报道典型墓例,从而造成很多装饰品的出土位置不明确,给佩戴习俗方面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试就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出土的首饰作为研究对象,以己发表的考古报告和简报为基本材料,对新疆史前时期首饰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分期,研究了首饰的组合变化。
一、出土首饰地点的分期情况
韩建业曾在其论文《新疆青铜时代一一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谱系[3]一文中,对2005年以前新疆所发掘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和墓地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地层学和出土陶器的类型学研究,并结碳十四测年数据,将该这一时段大致分为三期。其中第一期遗存普遍包含青铜器而未见铁器,属于青铜时代,第二、三期常包含铁器,也包含青铜器,应当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而郭物在《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中是分地区按文化类型进行了分期[4]。笔者参照这两位学者关于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分期,结合首饰的出土情况,将出土首饰的地点分为了三期。即第一期:公元前9世纪之前,出土首饰的地点主要有小河墓地、兰州湾子遗址、艾斯克霞尔墓地,萨恩萨依墓地中期墓葬、尼勒克汤巴勒萨伊墓地、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第二期: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地点主要有焉不拉克、察吾乎、察吾乎沟口一号墓地、察吾乎沟口二号墓地、群巴克、克孜尔吐尔、大龙口、尼勒克汤巴勒萨伊墓地中期墓葬、柴窝堡林场Ⅱ号地点墓葬、索墩布拉克、下板地;第三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地点主要有上东黑沟、苏贝希一号、苏贝希三号、苏巴什古墓葬、三个桥、洋海墓地C型墓、塔城地区白杨河墓地、寒气沟墓地、加瓦艾日克墓地、特克斯恰甫其海A区XV号墓地、别斯托别墓地、穷科克二号墓地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第二期墓葬及卡茵特墓地。由分期情况可知,新疆史前时期首饰最早见于小河墓地等,分布点较少,而且这一期不见铁器。而第二期开始,出土首饰的墓葬,不但地点更多,且出土件数也大幅增加:这一方面由于这一时期的墓葬发现较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首饰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首饰被更广泛的使用和佩戴。
二、饰物组合及时代变迁
在把新疆史前时期出土的首饰进行分期后,笔者分期对每一期墓地出土的饰物分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尝试找出在饰物组合方面的一些特征。
第一期的墓葬总体来说数量比较少,笔者掌握的的有首饰出土的墓地仅有六座。数量较多饰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穿绳饰品,有穿绳珠饰作为项链的,也有穿绳玉饰作为手链的,还有洋海墓地的穿绳发带[5];第二类是耳饰,皆为铜制。除了这两类外还有个别墓葬出土的饰品如洋海墓地有出土一件木冠饰,一件羊皮扳指;艾斯克霞尔墓地出土一件木发卡[6];尼勒克汤巴勒萨伊墓地还出土了四件铜制足链一件骨簪[7]。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也出土有骨簪[8]。这一期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不见戒指。
第二期的墓葬数量变多,出土的首饰数量也变多,首饰的种类也更加丰富。除了第一期中就有的首饰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铜簪或铜笈,还有戒指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但串珠颈饰和耳环依然在出土饰物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有些墓葬中串珠颈饰达十余件,而且在串珠颈饰中,由不同材质的珠子串成颈饰的现象增多。如洋海墓地C型墓出土的串珠:ⅡM154:1,由354颗大小不等的玻璃、玛瑙珠连成。有紫、绿、黄、蓝和橙色等。出土时孔中毛绳残朽。长54厘米[9]。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铁质的饰品但数量不多,焉不拉克墓地还出土金丝一件[10],用途不明,但应当为首饰。
第三期墓地数量较第二期又有所增加,在出土的首饰中不仅仅是类别,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这一期的首饰在形式上较前两期的复杂,做工更加精湛。而且墓主人等级较高的话,可能头饰,耳环,项饰,手饰全部都有佩戴。在这一阶段就首饰的材质来说,铁器出现与前两期相比较为频繁,但骨珠,石珠作为项饰的重要材料,依然占据很大的数量,但其他材料如玛瑙,绿松石,玻璃等也广泛的应用在串珠饰品中,使首饰的色彩更加丰富,更具有美感.
结语
作者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考古文化的分期,将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出土的首饰分为了三期。由于资料以及时间的限制,仅是探讨了首饰的组合变化情况。根据表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期就首饰类型来说多为穿绳饰品和耳环。穿绳饰品又可分为项饰和发带,尤其是项饰占其中的大多数。个别墓葬出土簪饰。穿绳饰品多为骨质和石质,耳环则为铜制。第二期的首饰类型变多,出现戒指。在串饰中开始将不同材质的珠子穿在同一件项饰上。同时开始出现金银首饰。虽有铁质的首饰但数量不多。第三期的首饰在数量继续增加,铁质的首饰编的较多。这一世期待而主要特点是单个墓葬中出土的首饰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增加了。
由于部分资料未发表,而已发表的资料多以简报居多,对于首饰的记载比较少或被忽略。很多报告仅是跳出个别墓葬进行举例,这导致了即使掌握墓地资料,但不一定掌握该墓地的首饰资料,或对其墓地的首饰资料掌握不完全,这对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再者,由于时间限制,仅就首饰的组合进行了研究,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首饰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是可以做的,如材质变化的探讨,加工工艺的研究,风式风格变化的研究等都是还有待我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的。
参考文献:
[1]邓聪,从“新干古玉”谈商时期的■饰[J],南方文物,2004(2);邓聪,东亚块饰四题[J],文物,2000(2);陈有贝,东亚■形耳饰的研究[J],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2]吴勇,试述新疆地区早期金银器[J],新疆文物,1999(3-4)
[3]韩建业,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M],文物出版社,2007
[4]郭物,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5]李肖,吕恩国,张永兵,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1(1)
[6]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哈密市艾斯克霞尔墓地的发掘[J],考古2002(6)
[7]阮秋荣等,新疆伊犁尼勒克汤巴勒萨伊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2012(5)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新疆于田县青铜时代墓地,[J],考古2006(7)
[9]李肖,吕恩国,张永兵,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1(1)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等,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墓地[J],考古学报,1989(3)
作者简介:惠芳(1988.5~),女,新疆阜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商周考古
上一篇:失败的高雅
下一篇:被忽略了18年的史前超级文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