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脸谱”
如果只有一小时,你会选择哪里了解非洲的全貌?
我的答案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Kenya National Museum)于 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学会发起修建,50多年之后被扩建。该馆宗旨为:收集历史文献、文物;研究并展示古今文化和自然遗产;增强人类对文化自然遗产的了解、鉴赏力、保护意识及管理应用能力。总部展览馆位于首都内罗毕,下辖22个地区场馆和研究机构。内罗毕展览馆设有自然历史展厅、肯尼亚文化展厅、肯尼亚装饰艺术展厅,陈列着人类、鸟类、海洋生物起源和地质演变等方面的展品以及古代地图、绘画等。除了文物,该馆还从事古生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植物等各学科的研究。在整个非洲大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藏品种类最丰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展示水平也最高,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内罗毕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肯尼亚平脸人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在生物、地质和考古方面的收藏享誉非洲,在人类学、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与收藏更是闻名世界。为人类起源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利基教授夫妇和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博士都曾经在该馆工作。
1984年2月23日,一批科学家在巴林戈湖以西的塔巴林发现了500万年前的一块人科成员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的化石。这块化石是一块带有两个臼齿的下颌碎片。它在形状和大小上同南方古猿阿法种相似,南方古猿阿法种距今约300万至400万年。发现这块化石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填补了约1700万年前至约370万年前人类起源化石记录的空白,这是人类从类人猿中分出来的时期。在这块人科成员下颌化石的附近,还发现了羚羊、犀牛和象等动物的化石。这说明现在这块干旱地区大约在500万年前雨水充足、草木茂盛。在肯尼亚发现的这块化石,比在坦桑尼亚的拉埃托利和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地区发现的化石约早100万年。正因为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对研究人类进化有价值的人科成员化石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人类的摇篮”。
人类学领域久负盛名的“肯尼亚平脸人”,其头骨化石现就珍藏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里。头骨化石是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西岸的半沙漠地带发现的。这批头骨化石年龄在320万年至360万年之间,与南方古猿生活在同一时代。虽然化石已经成为碎片,但仍然可以拼合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头骨。由于它有着与南方古猿完全不同的特征,因此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著名古人类学家梅亚维•利基认为它属于一个新的原始人种。
在发现肯尼亚平脸人之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人类的脸是在200万年前才开始变平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家曾经在图尔卡纳湖东岸发现过一个古人类头骨化石。虽然这个头骨化石的脑容量很小,但却长着与现代人脸非常相似的平脸,而且牙齿也很小。经过测定,他的头骨化石就、距今已有180万年。
尽管利基认为肯尼亚平脸人属于一个新的原始人种,但也有专家认为肯尼亚平脸人可能只是“露茜种”的一个亚种,或者与“露茜种”同属不同种。因为平脸人虽然具备了平脸、小牙等先进特征,但也有一些比“露茜”还原始的特征,例如耳道很小,脑容量仅与黑猩猩相当。由于在附近发现的骨骼化石都不完整,因此目前还很难确定平脸人的确切属种。
“脸面”文化
一进门,极富非洲特色的装置和雕塑耸立在庭院的中心,让人很快进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而与之融为一体。
步入展厅,最触动笔者的,是形形色色的非洲面具和脸谱。
面具和脸谱所代表的文化符号非常强烈。在中国,京剧及各种地方戏曲,各自的脸谱都可以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例如川剧中的变脸,风靡全球。
非洲的面具和脸谱当然同样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材质、形态和功能各异的脸谱布满整个展厅,羽毛的、垂帘的、兽皮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肯尼亚平脸人”的兽皮脸谱。也不知道这种脸谱已经流传了多少年,一直到现在,各种部落举行重大庆典、祭祀活动时,还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垂帘面具也很神气,以笔者的阅历,这种类型的脸谱大概只在非洲大陆才出现,从形态和功能上分析,可能与气候相关,这种脸谱通风透气,适应了非洲的炎热和曝晒。
另有兽骨、贝壳等材料做成的面具,在现代流行艺术中也经常被采用,几乎成为永恒的符号。除各种珍稀的藏品外,笔者特别感兴趣的是其展示和互动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展示手法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也毫不逊色,其多媒体、光影效果、布局等也具有现代水准。
广义而言,面具和脸谱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文化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讲,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可以被视作非洲的脸谱。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微言博论
@Zibet_Leo: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是全非洲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除收藏文物外,也从事一些科学研究,据说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与收藏闻名世界。
上一篇:大三峡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
下一篇:汉源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