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中自感现象的电路设计及演示方法
总结出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存在,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 电路设计及演示方法
1.1 实验演示方法一
电路连接如图1(a)和图1(b)。
元件参数如下:
E:直流稳压电源6v
L1、L2、L3:6.3v、0.15A小灯泡
W:20Ω、1A滑线变阻器
L:L>1H、R<15Ω的电感线圈
S:单刀开关
操作步骤:
(1)按图(a)接好电路,演示前先接通S,调节W,使L1、L2亮度相同,然后断开S。
(2)观察通电时自感:迅速闭合S,可看到L1先亮,L2后亮,稳定后二者一样亮。解释:S闭合瞬间,电路中电流发生突变,L中产生与电源电动势方向相反的自感电动势。所以,作用于L2上的电压小于作用于L1上的电压,结果L1先点亮,L2暗淡。随后电流的变化减小,L两端自感电动势逐渐消失,L1、L2最终达到相同亮度。
(3)观察断电时自感现象:如图1(b)接好电路,闭合S,L3点亮,迅速断开S,可看到L3并不立即熄灭,而是更亮一下,然后才熄灭。
(4)解释:接通电源后,通过灯泡L3和自感L的电流分别为:
方程的解为,断电瞬间t=0时,I=IL>>IR,故断电瞬间,灯泡比断电前要亮得多。
该方法优点是易于演示,缺点是通电、断电自感发生在不同电路。断电只用一只灯泡演示,没有比较,断电时说L3要过一会才熄灭容易被忽视,造成不易观察到现象。
1.2 实验演示方法二
电路连接如图2。
操作步骤:
(1)如图2所示,接通电源S,调节W,使电路稳定时L1、L2一样亮。
(2)观察通电自感现象:迅速闭合S,可看到L1先亮,且超过正常亮度,随即亮度降至正常。灯L2微亮,随即增至正常(与L1趋于一样亮)。
解释:S闭合瞬间,L中产生与电源电压方向相反的自感电动势,它与电源电压组合的结果使L1两端电压大于L2两端电压,结果L1比L2先亮,且亮度超过正常亮度。随后电流的变化减小,自感电动势消失,L1、L2亮度趋于相同。
(3)观察断电时自感:迅速断开S,灯L2即灭,而L1闪亮一下之后才熄灭。
解释:断开S时,由于L的强自感作用,在L与L1所构成的回路中产生强大的电流,使L1更亮一下后才熄灭。L2在断开S是与L是断开的,因而很快熄灭。
(4)该电路的优点是用一个电路可演示通电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通过两只灯泡的比较,很容易观察到在断电时L1过一会才熄灭。缺点是不能展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
1.3 实验演示方法三
电路连接如图3
操作方法:
(1)将方法二中的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按图3接好电路,演示前先接通S,调节W1、 W2,使电路稳定时,LED1、LED2一样亮,然后断开S。
(2)观察通电时自感现象:迅速闭合S,LED2先亮,并且超过正常亮度,LED1后亮,逐渐增到与LED2一样亮,LED3不亮。
解释:同实验演示二中2基本相同。
(3)观察断电自感现象:迅速断开S,LED1、 LED2即暗,LED3亮了一下后熄灭。
(4)解释:断开S时,L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在L与LED3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电流,使LED3更亮一下。此时电源已断开,LED3亮一下,一定是L中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且方向是右正左负,(因为LED具有单向导电性,外加正向电压时方能导通),符合楞次定律作出的判断结果。
(5)该方法优点是可展示出电感线圈中自感电动势方向,起到了验证楞次定律的 作用,缺点是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还未体现出来。
1.4 实验演示方法四
电路连接如图4。
元件参数 L:40w日光灯镇流器
C:验电笔氖泡
灯泡L1 、L2:3v、0.15A
K:双刀开关
E:6v电源
W:0-25Ω 1A滑动变阻器
操作方法:
(1)按图4接好电路,闭合S,调节W,使L1 、L2 亮度相同,然后断开S。
(2)观察通电时自感现象:迅速闭合S, L1先亮,L2后亮,前后相差约1s,氖泡不启辉。
原理解释:S闭合瞬间,L1中电流增加是及时的,L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方向与电源方向相反。L1中电流逐渐增大,所以L2比L1亮得迟缓一些。氖泡不起辉说明L两端自感电动势没有达到氖泡启辉电压(约70v左右)。
(3)观察断电时自感现象:迅速断开S,L1 、L2即刻熄灭,氖泡启辉。
原理解释:S断开瞬间,电路中只有L与氖泡构成回路,氖泡发光闪亮,而启辉所需电压无疑是由L引起的自感电动势提供的。由此与通电时相比,断电时线圈两端产生了较高的感应电动势。仔细观察氖泡发光情况,只是氖泡左边电极附近发出闪亮的辉光,而右边电极不发光(因为氖泡在直流高压电路中只有负极的一端才发生辉光),因此可判断在S断开时L两端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4)该方法优点是用一个电路不仅可演示通电和断电的自感现象,还可展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且能证明断电瞬间的自感电动势大于通电瞬间的自感电动势大小。缺点是电源电压控制好,否则S断开时氖泡辉光强烈,不易分辨出发生辉光的电极。
3 结语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自感现象演示的全部方法,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愿与大家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服务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凯华.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9).
作者简介
宋阳(1970-),女,辽宁省抚顺市人。学士学位。现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 辽宁省朝阳市 122000
上一篇:高中电磁学微课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