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传染病,动物怎么办
我们知道,能够感染人类的传染病非常多,比如流行性感冒、疟疾,以及狂犬病等。不过显然,人类并不是自然界受传染病困扰的唯一物种,动物同样会染上传染病。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一直在进行,而且进行得轰轰烈烈。我们一会儿研究出来一种新的抗生素,一会儿又研究出一种新的疫苗,这些都是我们对付传染病的有力武器。可是,动物们就没我们幸运了,它们在研制药品方面没人类这么有“天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动物们束手无策,虽然没有药和疫苗,但它们也演化出了对付传染病的独特方法,这对于那些群居的动物来说尤为重要。
找个“医生”来治病
鲑鱼,即三文鱼,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彼此之间经常会很亲密地接触,所以,一旦发生传染病,疾病就会迅速在鱼群里蔓延开来。海虱就是一种让鲑鱼备受折磨的寄生甲壳纲动物。它们靠吃寄主的黏液、表皮组织及血液为生,经常吸附在鲑鱼的身体上。被海虱感染上的鲑鱼不久后便会出现表皮失血等症状,如果不医治的话很快会死去。可以说,海虱感染就是鲑鱼的一场“噩梦”。2007年,野生鲑鱼携带的海虱曾造成一场灾难,并且,其他鱼类比如鳟鱼也因此感染上了海虱病。
一些鲑鱼因此而死,但另一些鲑鱼却因为“寻医问药”的及时,从而让自己逃过了一场灾难。贝氏隆头鱼就是鲑鱼群里著名的“鱼医生”。这些喜爱吃大鱼身上死皮的鱼会把附著在它们身上的虱子同时吃掉。于是,虱子成了小鱼的美食,大鱼也因此重新获得了健康。一条不起眼的小鱼能治愈150条被海虱感染上的鲑鱼。仅一个半小时之内,小鱼就能吃掉寄居在两条鱼身上的45个海虱。
实际上,“鱼族”里的“鱼医生”有很多。不光是贝氏隆头鱼有“治病癖好”,隆头鱼科的许多鱼类都有这样的癖好,比如岩梳隆头鱼。而且,不仅鱼类因为这些小鱼而受益,人类也沾了不少小鱼的“光”。爱美的女性会把脚放入一个装满小鱼的盆里,让小鱼去“解决”脚上的死皮和细菌,这种美脚方法曾一度风靡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美容店的按摩师都争先订购带有“美脚功能”的小鱼。
将传染者“隔离”
同鲑鱼相比,蚂蚁是更典型的群居动物,所以,它们更需要对付传染病的方法。
虽然蚁群里没有像小鱼那样的“医生”,但蚂蚁却演化出了对抗传染病的独特行为,来帮助它们保持身体健康。在处理感染体上,蚁群表现得像一个超级个体,非常有“社会责任感”:为了保证整个蚁群的健康,如果蚁群里一只小蚁因感染某种真菌疾病而死,其他蚂蚁就会合力把它的尸身运到离蚁巢很远的地方,再用一点土把它给掩埋起来。
而且有趣的是,当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蚂蚁还会根据环境作出不同的应对行为。
把一群红蚂蚁放在有限的空间里,剥夺它们走出蚁巢的自由,再放入一只被感染的蚂蚁,你会发现:蚂蚁“侦查员”发现这只被感染的小蚂蚁后,很快召集同伴把它挪到了蚁巢的角落里,并在周围弄了点草把它盖上。不仅如此,它们还把蚂蚁卵移到了离“尸体”最远的地方。放置感染蚂蚁的地方俨然成了一块“禁地”,大部分蚂蚁都选择了绕行。研究者发现,将被感染个体移得越远,蚁群会越健康。
实际上,把被感染个体埋起来与整个蚁群“隔离”是一种预防措施。从本质上来说,它与通过伪装自己,比如变色来保护自己的机制并无太大分别。
“治病”靠自己
那么,患上病了,又找不到“医生”,动物自己该怎么办呢?求人不如求己,那就靠自己来治疗吧!
对于动物来说,自我治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
我们知道,寄生虫病是自然界里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动物们都拥有了对付寄生虫病的各种妙招:黑猩猩、熊和鹅都会吃一些有驱虫作用的树叶;而牛则会“以毒攻毒”,它们会吃点儿含有细菌的黏土,让自己腹泻,这样便成功甩掉了寄生虫。
呕吐是人类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是有些动物却不能呕吐,比如小鼠。所以,小鼠只能靠吞东西来解决问题。科学家发现,当小鼠生病,或是吃了有毒的东西,它们会自动去寻找一种黏土。这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黏土,能吸附毒素,减轻毒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自我治疗是哺乳动物的专有技能,但后来,科学家发现,鸟类和昆虫“自我治疗”的能力同样不赖:果蝇会使用酒精来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蜂的干扰;蜜蜂会用搜集到的含有抗菌化合物的树脂来筑巢;受到寄生虫感染的雌性帝王蝶更倾向于把卵产在抗寄生虫的植物上,未受感染的雌性帝王蝶就没这个倾向;而城市中的鸟类还会将香烟头放进自己的窝里,让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击退”巢中的寄生虫。动物把大自然当成了一个“大药箱”。
舔舔毛,泡泡澡
“寻医问药”是重要,但日常卫生也十分重要。和人类一样,动物也很“讲究卫生”。
如果一只雪白的宠物猫十几天不洗澡,那它会不会变成一个小黑球?不会,因为猫咪每天都给自己进行“清洁”。只要一有空,它就会不断地舔自己身上的毛。有时,舔上一两个小时都不是事儿。所以,它仍会很白净。
舔毛行为不是猫科动物的专属清洁方法,鸟类、有角类动物也会经常这么干。对它们来说,舔毛就同我们洗手一样稀松平常。
属于灵长类的猴子不仅会帮助同类梳理毛发,挑出讨厌的虱子和跳蚤,还会泡泡澡来让自己彻底干净一下。日本雪猴就会时不时跑到附近的温泉去“享受”一下。
不过,虽然爱卫生的习惯能减少动物患上传染病的几率,但有的时候,“土方法”见效太慢。因此,在它们患上很严重的传染病时,人类会伸出援手来帮忙,投放一些有助于它们身体恢复的抗生素和疫苗等。比如,为了避免海虱在野生鲑鱼群里扩散,每年春季,挪威的农场主都会往水里投放抗生素和疫苗,以保证野生小鲑鱼在迁徙途中的安全。
与动物相比,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占据了很大上风,但这恐怕也只是暂时占据上风而已。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些旧病毒已进化出了新的能力,而一些顽固的传染性病毒,像埃博拉病毒,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
另外,人类也从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关于药物的启示,比如非洲人治疗拉肚子的药就是观察大象的行为后制成的。那么未来,动物能不能再给我们添上一些惊喜呢?
上一篇:人工饲养果子狸技术要点
下一篇:兔蛲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