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摘要】 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准备要创设思考空间,给新课思考作好铺垫;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抓住时机适时适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巩固练习,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教学过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171-0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学要留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独立的思考中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所谓独立思考是在强烈的求新、创造意识之下改组已有经验获取新颖知识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智能活动,它是发现、突破、创新的前提。但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缺乏数学思考的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较好的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教学准备要创设思考空间,给新课思考作好铺垫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家与哲学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不断地思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切不可浮躁,需要独立思考,学习数学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是把学生变聪明,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而充分挖掘教材智力因素,既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准备题作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是比较常见的,但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准备题,而仅把准备题作为普通的练习进行教学。因此,如何用好、编好准备题,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创设前提条件就成为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三步计算应用题”一课,教材呈现的学习材料是:
准备题
先补上条件,再解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买苹果用了多少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星期用电多少千瓦时?
例题 河西镇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买了600把椅子,用了15300元,买了180张桌子,每张课桌比每把椅子贵67.5元。买课桌用了多少元?
对于这样的教材,教师的教法有:
1.1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如有问题的再进行分析,再草草完事,接着就进行新课的教学 显然,这样是完成了准备题,但对学生的思考和新知识的学习尤其对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以这样的材料组织教学,学生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难以激起探索的热情,缺乏数学思考的空间。针对存在问题,我作了改动。
1.2 将准备题进行改动
1.2.1 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去文具店买了45本练习本,要算老师得付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可以回答:必须要知道每本的价钱。
1.2.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总结,要求一共的价钱,要知道那两个条件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当绝大多数学生举手后再让学生回答。
1.2.3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准备题 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买苹果用了多少元?②一辆汽车一天运货5次,共运货42.5吨。_______________?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要求什么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由已知那些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同样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当绝大多数学生举手后再让学生回答。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析:像第一种教法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却没有多大的好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像第二种教法虽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者,当学生完成了准备题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当绝大多数学生举手后再让学生回答。这样做,不但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而且给学习新课作好了知识的铺垫。并可以逐步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2 课堂上把握好问题,适时适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即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只有经过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知识、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依靠个人能力解决。这不仅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也涉及一个人精神品质的培养。
2.1 问题要问得精,能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务求突出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 课堂上教师问问题是最常见的,但有些老师的一节课从头到尾全都是问题,这样,最后只会问的学生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思考是没有帮助的。所以,作为课堂上的问题一定要问的精要抓住关键。如果问题选择不当,学生或为复杂的情境所困,或在问题挑战面前束手无策,影响对数学的思考。因此,问题要问的难易适当,答案尽量不要单一,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例题时就会出现几种极端的情况影响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题,河西镇为改善办学条件,今年买了600把椅子,用了15300元,买了180张桌子,每张课桌比每把椅子贵67.5元。买课桌用了多少元?
对于这个例题,教师的问学生的问题有:
(一)1、这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由“今年买了600把椅子,用了15300元,”可以求出什么?算式怎么列?3、由每张桌子的价钱是25.5元和每张课桌比每把椅子贵67.5元。又可以求出什么?算式怎么列?4、要求“买课桌用了多少元?”必须要知道什么?它们分别是多少?
分析: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题目虽然完成了,但好多学生反而被问的一头雾水。当再次出现类似题目,也不一定会做。再着,这么多的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并没有任何帮助。
(二)怎样求买课桌用了多少元?
分析:这样的问题虽然很精练,对于个别尖子生来说或许能回答,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过于深奥,他们在问题前会束手无策,影响对数学的思考。针对这种问题,我对例题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1)审题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那些条件可以直接求出新的条件?②要求“买课桌用了多少元?”必须要知道那些条件?
(2)再给学生较长的思考空间做回答的准备。当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让学生回答。如果还有多数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指着例题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指着“今年买了600把椅子,用了15300元,”让学生思考可以求出什么?等等。
(3)当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的回答后再让学生尝试解题。
(4)完成例题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本上是怎样教你思考,怎样解题的。再想想你的想法跟它的是否一样?
2.2 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但要注意思考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有位记者曾问年轻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你成为全世界首富,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比尔•盖茨十分明确地回答:“一是勤奋工作,二是刻苦思考。”刻苦思考,正是有些学生所缺少的。学习中如果不注重思考,就会变的机械化格式化。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比如有些学生在老师教学了例题以后,下面的练习就一成不变的全权照搬。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一定要学生思考。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课时,一定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举手,再让他们回答,当让学生能熟练的回答问题后,才让学生尝试完成。对于“试一试”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当学生完全明白后再做巩固练习。如果学生完全明白了,那课后练习只需选几题完成即可。
3 课后精心设计练习,要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他在领导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时候一直坚持这样的规定:每天下午6点正,每个人都要停止工作。卢瑟福说:“谁未能完成6点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就没必要拖延下去,倒是希望他马上回家,好好想想今天的工作,好好思考明天要做的工作。有些教师布置的课外的作业大多数是些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以至于有些学生到了晚上很迟了才完成作业,这样就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只会让学生变得更呆板。对于课后学生的作业第一让他们思考一、两题趣味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应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让他去思考一下他一天时间内的学习与收获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让他思考一下下一天时间内要做的事情以及该怎么做。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有发展前途、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是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的,所以对于学生应从小就给他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懂得思考,学会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4
2 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3 殷世东,潘 黎.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