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综述与启示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据党和国家的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监督、审查、评价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据党和国家的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监督、审查、评价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计方式。《审计法》和国家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在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同时,按照党章赋予纪委的重要职责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职责,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积极促进源头防腐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在监督手段上可以作为相互的一个补充,在监督内容和监督主体上体现出相关性的特征,而在所监督的对象上含有同一性的特点。
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杨月洁(2012)认为,由于审计时间的跨度性导致了审计风险难度的加大。许多中层干部超过五年的任期内,国家政策、管理制度和单位人员变化较大,导致了审计风险也加大了。许敏(2014)提出,类似于先审计,后离任的审计原则执行的不理想,由于审计结果执行不力,就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功能发挥不出其应用的作用。另外,审计的范围也不够合理,部分单位将事业单位是否独立核算当作是否是被经济责任审计的唯一标准,忽视经济责任,只关心财务责任。王雪莲(2016)认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落后,技巧的缺乏影响了实际工作。单学敏(2018)提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其中于两点,第一点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大风险,如审批手续不合规等,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点和难点。 第二点是审计机构存在问题,如工作范围的局限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低于正常水平。罗琰(2018)认为,法律法规指标体系不完善,指标设置上忽略了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方法上不够综合客观,主观性较强。良好的沟通机制并没有建立,领导干部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使得审计过程困难重重。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王婧伊(2015)指出几个问题,一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服务方面,欠缺有效的结合;二是在借助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力量方面有所欠缺;三是专业人员配置较差,企业需要的是能充分运用各种工具和专业知识,建立有效体系的审计人才。王燕(2017)提出,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还是停留在资产负债表和損益表的真实合法性,而没有将“促发展,促反腐”还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等内容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范围内。在运用审计指标评价方面也是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性和全面性。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陈丽,姚志友(2014)提出,审计结果的需求部门过于单调,范围限制在资产管理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 。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也不足,很多高校内审机构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公告日常工作动态。刘晓华和刘琴(2015)认为,绩效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的不太理想,审计过程中仍然是较多运用确认与核对等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很少能将现代审计方法如统计分析等方法审查被审计事项的效率性。吕燕(2017)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进行研究得出,由于组织松散,领导重视程度低以及成员单位责任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联席会议制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更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罗娅(2019)认为高等院校内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管,会计为主,知识体系单一,无法胜任复杂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1.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策。王雪莲(2016)认为,应该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审计机构也要结合国家政策更新的方向,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单学敏(2018)认为,应该重新定位审计机构的角色,多方位宣传审计价值,使行政事业单位深刻认识到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罗琰(2018)提出,为从源头上避免审计中不规范的情况发生,首先应该健全法律法规,打造出不仅仅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而且是科学,具有综合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另外,应该建立审计联络员制度,定期从联络员方面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最新情况。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策。王婧伊(2015)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建立数据库,目的就是为了将必须要求短时间内完成的堆积工作转化为分步进行的阶段工作,从而可以改善审计资源紧张,人手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务必要用数字说话,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反映事实情况。王燕(2017)认为,应重点考虑政策导向,生态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立评价体系时,不仅要依照国家法律的大环境而且要顾及到地方局部社会的小环境,这样才能使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得到进一步开展。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策。郑志刚(2013)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引入了受托责任观,对绩效评价方面提出了要求,如果能在各大高校顺利执行,那么,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信息来源——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有助于丰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来源。同时,审计内容的侧重点应该因不同的审计对象而异,例如对院系等单位的领导应该多考虑他们的教育服务产出与社会效益,而不能仅仅是评价他们的经费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陈丽,姚志友(2014)提出,除了人事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和被审计单位部门也应当是允许知道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部门,如此一来可有效的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水平。刘晓华和刘琴(2015)认为,应当从社会效益方面、廉政方面、业绩方面、管理方面、重大决策方面几个层次建立一个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还应在审计过程中多运用统计分析法,审计软件如鼎信诺,统计软件如spss,辅助审计工作。吕燕(2017)认为,应当细化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是能够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必要手段。并且要强化组织,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范碧婷(2018)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审计可以有效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简评与展望
纵观我国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文献,研究内容涉及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对策等多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涉及例证分析,规范研究和问卷调查。可以说,我国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方面已进入不断深化阶段,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会逐渐健全,完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研究 “如何令经济责任审计得到更加有效发挥”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方法。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从1983年中国审计署的成立,并于8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探索时期,再到21世纪90年代末的过渡时期,到现在经济责任审计走向规范。经责审计也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平稳发展。由于经济责任舞弊具有时间跨度大,舞弊手段多样,经济责任难以界定的特点。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存在责任范围难以界定,审计人员的审计方式过于老套。审计的内容也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没有得到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科学,适应性强的统一系统。同时,也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部分单位的审计结果公开程度和利用程度不够。总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机遇。针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无论是在经济责任指标体系构建上和审计结果的利用效率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行。相信在我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一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