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以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抢救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急诊护理措施,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人员选取的100名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到院就诊接受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的标准:①排除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范围内;③对于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操作步骤、实验研究时长、操作方法等均属于知晓状况;④我院科室以及病人家属均属于知晓并支持的状况。对照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26,男性人数为24,年龄分布在5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9±2.48)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28,男性人数为22;年龄分布,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9±2.7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将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措施如下:在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嘱咐患者禁饮禁食,护理人员应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准备好急救药物硝酸甘油,并为患者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抢救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指标[1]。在抢救结束后,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控制患者的情绪变化,让患者的情绪处于平穩状态【2-3】。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进行制定,将自制的评分表发放至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评分的考核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评分中以100分为最优,90-100之间则为非常满意,80-89之间为比较满意,79分以下不满意。同时统计患者的住院总时长;在评估完患者的各项指标后,护理人员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护理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采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其中,患者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程度评分、住院时长数据采用t检验,通过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列表格数据所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长(10.38±2.53)d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长(15.83±2.58)d,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52±2.67)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2.04±2.38)。(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4]患者若不能及时的接受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其生命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肌坏死、休克等并发症,因此,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十分重要[5]。急诊护理措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整体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配合医生的各项操作,及时尽早的给予患者抢救措施以及急救药物,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疾病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好转。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措施运用于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邱伟,韩彦林,周建岭.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5):163-164,173.
宫艳侠.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4):765-768.
丁英,王静,杨琴燕.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2-15,26.
王洁贞.院前和院内无缝隙救护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与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4):143-145.
彭玉.自由体位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