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例2型糖尿病动态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86例糖尿病 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进行分析。结果:186例中常规心电图(ECG)缺血性ST段改 变检出57例(30.6%),DCG检出149例(80.1%),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 CG心律 失常检出29例(15.6%),DCG检出176例(94.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 1) 。结论: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对糖尿病患者建议做DCG检查,以便及早发现 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以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071-02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5倍,糖尿病性心脏改变引起死亡者约占 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70%~80%[1]。笔者对本院2007~2008年186例糖尿病患者的D CG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各种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86例,其中男112 例,女74例;年龄45~84岁,平均65.2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世纪3000-V2.0型24h动态心电图仪,应用12导联同步记录,动态心电图监测前均 作常规心电图对照。受检者详细记录活动日志,观察ST段改变与日常活动和主观症状的关系 。ST段下移时,如有症状则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如无症状,仅有ST段下移,则为无痛性心肌 缺血。
1.3 缺血性ST段改变的阳性标准
缺血性ST段改变的阳性标准以ST段J点后0.08s为测量点,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 ,持续时间1min,两次缺血发作之间>1min。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ECG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57例(30.6 %),DCG检出149例(80.1%),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CG心律失常检出29 例(15.6%),DCG检出176例(94.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检 出心 律失常以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及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少数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 滞、心房颤动及Q-T间期延长。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小板功能异常,促使心脏微血 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心肌间纤维化,心肌内糖蛋白、胶原纤维、甘油三酯和胆固 醇沉积[2],从而使心肌顺应性下降,心肌收缩力下降,糖尿病性微血管与大血管 病变发 生,并伴有神经与心肌病变形成心脏病。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对微血管的影响也很大,它使 毛细血管阻力降低,微血管压力和血流量增高,内皮损伤硬化,失去自身的调节作用,导致 心 肌缺血缺氧,使心肌受损。同时由于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使调节机能减退,心肌内微血管病变 ,体内内源性物质β-内啡呔浓度升高[3],造成痛阈增加,导致对痛觉的敏感性 下降也是2型糖 尿病患者产生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本组资料结果显示,DCG异常改变多以心律失常 和ST-T异常为主,前者以早搏多见,后者检出率为80.1%。由于患者对心绞痛的自觉症状 不明显,因此DCG可以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近年糖尿病发病率日趋上升,且死因多为心血管病变,其中以无痛性心肌梗死、 猝死为多,DCG弥补了ECG中能在静息状态下描记,且时间短暂,记录的心动周期少而不能发 现突发、短暂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不足。它监测时间长、信息量大,能准确完整记录心 脏电活动情况。有研究表明[4],DCG记录的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之间有很好的相关 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重要而敏感的检查手段。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建议做DCG检查,以 便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以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倪青,吕蕾.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3:1.
[2]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227.
[3] 皇申.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血浆亮氨酸脑啡肽和β-内啡肽变化[J]. 中华医学杂志,1987,67(12):179.
[4] 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8 .
(收稿日期: 2009-08-15)
[责任编辑 高莉丽 邓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