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新理念:内外科联动
计划。首先通过内科药物治疗,纠正心衰;随后,外科医生为夏老太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同期切除了室壁瘤,并进行左心室重建。手术很顺利,夏老太很快就康复出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夏老太的心衰症状明显缓解,不仅能自己上下楼,还能帮着做点家务了。
点评:对中老年人而言,如果发生胸痛,要特别警惕是否有冠心病,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心梗。当出现急性心梗后,应及时诊断和紧急进行血管介入手术,以挽救生命,同时减少室壁瘤的发生。像夏老太这样出现室壁瘤的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必须去有一定处理能力的医院就诊,手术切除室壁瘤,重建左心室,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难以承受之痛
心脏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尽管它只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每天至少跳动10万次。它就像一个水泵,每分钟泵出5~6升血液,将含有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以满足人体需要。每天,心脏都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心脏主动收缩时,可将血液压向全身各处;而血液经过一个循环后,又会回到心脏,使心脏被动舒张。当心功能受损时,心脏就像一个弹性变小的皮球,收缩能力变弱,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此状态即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患者往往会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水肿、疲惫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衰竭”一词并非意味着心脏已停止工作,而是指心脏的射血量低于组织器官的需要量。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力衰竭一旦发生,通常会不断发展,患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在病变进展的任何时候,患者都有可能发生猝死。据统计,心衰的猝死率可能达到60%。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由于症状加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不能自理。因心衰而引起的反复住院,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
除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心衰管理,困难重重
由于心力衰竭的疗效不像用“搭桥”或“放支架”治疗心肌梗死那样“立竿见影”,心衰患者的住院周期往往比较长(俗称“压床”),故各大医院的心内科更愿意把床位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很多心衰患者只能待在急诊观察室进行紧急处理,无法得到规范治疗。另外,我国心衰诊治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心衰治疗各个阶段脱节,治疗方案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严重忽视心力衰竭的内、外科综合诊治手段,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等。我国有上千万的心衰患者,但心衰患者得到关注显然是不够的。他们的治疗往往只能在家里、社区,或在急诊,治疗不规范,反复住院,花钱多,疗效不好,生活质量很差。
内外科“联动”,患者受益
提到心衰治疗,大家往往联想到的是内科药物治疗。实际上,外科治疗也是心衰治疗的重要部分。甚至对某些患者而言,外科治疗是心衰治疗的“终极武器”。
在发达国家,很多医院实行的是心脏中心模式,即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不分病区,共同管理患者。心衰患者首先由心内科医生接诊,进行完善的诊断和规范的药物治疗。随后,内外科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并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或内外科结合的一站式“复合手术”,打破了内、外科医生的技术隔阂,完全从患者的需要出发,疗效好、风险小、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花费小。而在国内,由于传统的体制原因,内、外科之间的壁垒依然存在,内、外科医生对于彼此的专业不够熟悉,患者难以同时得到内、外科医生的治疗建议。比如,因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引起的心衰,以内科治疗为主;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等导致的心衰,内科治疗往往效果有限,而外科手术则能从源头上消除病根,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VAD)等外科手段也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目前,在美国一些移植中心,心脏移植1年生存率达到90%,50%的患者存活达11年多,91%的患者在移植后5年日常活动体力不受限,中国的总体情况也类似。心脏移植主要的适应证是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晚期瓣膜病和晚期复杂先心病等终末期心脏病。不过,心脏移植也面临供体短缺的情况,很多患者等不到供体就去世了。因此,机械辅助循环(MCS)成为新的关注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心室辅助装置(VAD)不断更新换代,体积小、安装方便、工作可靠的VAD不仅可以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也可以应用到心衰患者的长期循环支持,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专家忠告: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出现功能衰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有些心衰患者年龄较大,感觉自己的病看不好了,常有自暴自弃的情绪,不愿意就诊。其实,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心衰的治疗也同样如此,很多引起严重心衰的疾病现在都能治疗。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有胸闷、气急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因为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更大,手术风险和花费越小。
专家简介
范慧敏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东方医院心脏医学部副主任,心力衰竭专科主任,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移植免疫研究所执行所长,心力衰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在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方面(包括心肺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等)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