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民歌研究综述
摘要: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尔沁作为蒙古族民歌广泛流传的地区之一,其民歌除了与蒙古族民歌具有共同特点之外,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色。本文以21世纪汉文撰写的硕士成果为基础,对科尔沁民歌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科尔沁民歌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尔沁;民歌;研究;综述
科尔沁民歌作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珍宝,在蒙古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关于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民歌研究成果,总体而言以蒙文撰写的成果较多,汉文相对较少。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在汉文撰写的基础上,从叙事民歌、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三个角度入手,对科尔沁民歌展开综述,欠缺之处,期望研究科尔沁民歌的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改进。
一、科尔沁长调民歌研究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和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方式,其曲调悠扬、蕴含哲理丰富,在内蒙古历史上繁荣一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如下:
王兴斌在《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1]一文中指出,以氏族为单位的游牧行动是长调民歌形成的根本原因。科尔沁长调民歌演唱技巧上以高亢、舒缓冗长的旋律和诺古拉为主,多用真声唱法而很少运用假声唱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尔沁长调民歌得到广泛传播,逐渐向城市音乐趋近。
李姝在《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特征分析》[2]一文指出,科尔沁乌尔汀哆(长调民歌)多严肃性题材的歌,有长于抒情和风格丰富多样等的特點。演唱方法上以独特气息为基础,多运用诺古拉等演唱技巧。这种说法从大方面简单的方面概括了科尔沁长调民歌的状况,没有全面展开论述。
吴云在《科尔沁乌日汀哆研究》[3]一文中指出,科尔沁民歌多运用倚音进行装饰;演唱技巧以努古拉为主,浩来努古拉运用数量最多,膛乃努古拉次之;多运用衬词拖腔和短拖腔;有一对二的、一对三、一对一和“对唱式”叠唱腔词结构等。文章以理论和例子结合较为系统的论述了科尔沁长调民歌的状况,内容充实。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科尔沁长调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确立了在蒙古族民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该注意科尔沁长调民歌的现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将科尔沁长调民歌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传承下去。
二、科尔沁短调民歌研究
科尔沁独特的历史,使科尔沁地区的音乐文化为人们留下宝贵的遗产,尤其是科尔沁短调民歌,在科尔沁民歌中占据中要的地位。
韩木兰在《科尔沁民歌润腔的研究》[4]一文中指出,曲调和缓,风格平和流畅,调式丰富,旋律多为级进的特征。多运用倚音、滑音、断音断腔和弹跳音装饰性润腔技法,在歌曲中也常出现“哈”、“啊”等衬字、衬词润腔;个性化润腔方面,多运用连音式润腔、速度润腔、节奏润腔和力度润腔技法等。文章分析了科尔沁短调民歌在润腔方面的特色,较为全面。
武晓兰在《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5]一文中指出,科尔沁短调民歌语言流畅,强调衬词的使用;注重传统咬字,以气息的运用为基础,对个性特色和局部共鸣突出表现,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以音色塑造声音形象;通过唱词确定感情基调等,这些则是其原生演唱韵味的表现。
萨日胡在《科尔沁短调民歌继承与发展研究》[6]一文中指出,科尔沁短调民歌音调悠长,巨幅宽大,多表现深沉博大的情感;多运用四句结构,也有三句、六句等结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具有歌舞性和说唱性的节奏特点;五声调式均衡发展。通过电影音乐、合唱曲目和大型音乐体裁可实现创新发展,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综上所述,科尔沁短调民歌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使科尔沁短调民歌逐渐取代科尔沁长调民歌占据主导地位。科尔沁短调民歌以其曲调悠扬,篇幅短小,音乐狭窄等于长调民歌区分开。在保护与传承上,科尔沁长调民歌的短调民歌可以互相借鉴,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三、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
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蒙古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根据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总结如下:
春红在《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7]一文中指出,科尔沁叙事民歌许多主人公的名字是汉语名字,科尔沁土语中也有很多汉语借词;科尔沁叙事民歌唱词中蒙古语的使用和笛、四胡等伴奏乐器的使用与内蒙古二人台有相似之处。演唱形式的独特和唱词内容多有博教音乐色彩等是漫瀚调和科尔沁叙事民歌相区别的特征。科尔沁叙事民歌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郑巍在《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形态》[8]一文中指出,注重运用宫调、羽和徵调式等,没有八度跳进,故事清晰;以复沓的结构表现故事情节的意味深长;伴奏乐器有“大/小四胡”、“抄儿”等。以《嘎达梅林》的改编为例,可以看到科尔沁叙事民歌受西方交响乐的影响。通过改编现有曲目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使科尔沁民歌得到保护与传承。
陈宁在《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戏剧元素之研究》[9]一文中指出,科尔沁叙事民歌带有鲜明的特定历史特征。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带伴奏或不带伴奏的演唱,男女生对唱形式相对较少,唱词简单,语言通俗。真实的人物形象、现实的情境设置、情节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都体现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戏剧性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科尔沁叙事民歌从说唱艺术发展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注入新的内容,但依然面临衰落的趋势,保护和传承同样刻不容缓。
此外,21世纪用汉语撰写的硕士论文成果还有张欣欣的《内蒙古科尔沁地方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10]、武晓兰的《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11]和齐艳艳的《蒙古贞传统音乐及其叙事民歌研究》[12]等文章。
总体而言,关于科尔沁民歌的研究,在科尔沁长调民歌、短调民歌以及叙事民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较蒙文撰写的关于科尔沁民歌的相关研究来讲,汉文撰写的硕士论文成果较少,在研究的时候会存在不全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多关注这一问题,为学术界研究科尔沁民歌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为更深入的展开科尔沁民歌的研究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兴斌.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2]李姝.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吴云.科尔沁乌日汀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4]韩木兰.科尔沁民歌润腔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武晓兰.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6]萨日胡.科尔沁短调民歌继承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7]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8]郑巍.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形态特征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2.
[9]陈宁.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戏剧元素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0]张欣欣.内蒙古科尔沁地方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
[11]武晓兰.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2]齐艳艳.蒙古贞传统音乐及其叙事民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下一篇: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