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简介:王冰(1962.08-)女,辽宁锦州,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五段二号(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学实验室。
摘要: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行业法制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和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临床技能教学与临床医疗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本文探讨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将学生所需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融入实践教学中,对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 临床技能训练 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 (a)-0000-00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环节,而临床技能训练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医学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一直是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行业法制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和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临床技能教学与临床医疗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因此,如何对医学生进行规范化、科学化、 制度化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教学,也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的课题之一。
由于模拟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我院借鉴了国外的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并培养了标准化病人,学生可以利用标准化病人和模拟系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其热爱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理念,训练学生接触病人并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借助生理驱动模拟系统了解“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将学生所需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融入实践教学中,更好地位临床教学和社会服务。
1 现状分析
1.1满足临床技能训练的病人资源不足
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理论是临床医学的基石。但其生命力在于为临床医疗实践服务,没有足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医学生不可能成为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临床医师。近年来,国家教育体制的转变,使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医学院校基础建设和教学资源有所改变,但临床教学环节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和病人的资源没有增加。因此,满足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病人资源更显不足。《职业医师法 》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病人配合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依从性降低。实践性教学和医院考核指标相矛盾,也使得临床技能训练资源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1]。
1.2 医德教育薄弱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各国高等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即: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及基本素质。多年来,在我国的临床实践教学中,缺乏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及伦理与医患之间沟通的技艺内容与项目,是医学生步入临床实践中的最大障碍,也是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瓶颈。
1.3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仍沿袭着教师主导性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临床基本训练不足,同时缺乏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综合能力考核无法保证客观性、公正性。
临床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高临床技能是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模拟教学正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虚幻而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减少在临床实践中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在我国,医学模拟教育才开始起步,但它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更是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2]。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利用我院的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和标准化病人配合我校2007版培养方案增设临床技能课程为契机,以《中国医学教育本科标准》和《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依据,对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开展医学模拟教育进行实践和探讨,对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临床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2 具体应用
2.1 从教学管理角度规范了临床技能培训。主要包括①强调医学生转换角色适应医院的医疗氛围和医疗程序;②强调临床技能培训是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桥梁;③强调医学生要了解培训内容和考核方法。
2.2 结合本院实际编写了《临床技能培训规范》。主要包括①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问诊和临床分析模块;②建立心电图、X射线和化验结果分析模块。③利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组合训练组建体格检查教学模块;④利用外科基本技能实验室组建外科学基本操作模块和内科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和腰椎穿刺术等临床基本操作模块等各种临床专业培训模块。
2.3 制定了科学的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体系,评分标准突出了临床技能操作的实用性、客观性、针对性强的特点。以多站式考核验证培训效果,并采用软件分析结果。
2.4 通过模拟手术室、急诊科、ICU内的一些复苏失败和意外死亡场景,不仅锻炼了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综合处理,还激发了医学生的真实的责任感和失落感。
2.5 培训了各种疾病的“标准化病人”,让医学生掌握医生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是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学生”、“标准化病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在临床技能培训中联合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技能培训中的局限性[3]。
2.6 使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与执业医师考试有机结合。
2.7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责任制培训”方法,一对一的教学跟踪行为,发挥了教师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2006年建设了先进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全方位地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服务。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内科诊断学技能实验室、外科学技能实验室、妇产科技能实验室、儿科技能实验室、眼科技能实验室、耳鼻喉学技能实验室、急救与麻醉学实验室、影像诊断学实验室等8个技能实验室和一个考试站。投入600多万元,拥有美国纳斯综合模拟人系统、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孕妇自动分娩急救演示系统、小儿重症监护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200余台件,是一所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中心。中心通过中央控制室可实现所有实验室与手术室及多媒体教室的音像互传。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我院培训SP病人13名,并在临床技能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为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技能, 成立了临床综合技能室, 并聘请专家对培训课程精心设置, 增设并开设了24学时的临床技能课程。立足于医学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实验性、创新性”,不断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引进多种实验技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整合了多学科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决策能力训练”和“辅助检查教学”三大临床技能教学模块,构建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教师利用模型、标准化病人以及模拟场景等对医学生进行分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虚拟训练,并给予正确引导及分析讨论,训练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在模拟教学中突出言传身教、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和心理抚慰;学生利用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进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伦理、心理、社会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讨论,将学生所需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融入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聂滨 曾照芳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医学实验室的构建研究.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11-13.
[2]贺丰杰 朱丽红 高麦仓 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68-70.
[3] 吴丽萍 张建军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上一篇:药理学教学改革及其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