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浅析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住院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者60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除肺部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种该症状主要对人体的部分身体组织造成伤害,比如消化系统、皮肤、中枢系统等。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经过3到4周方可治愈,如果患者感染合并细菌,那么就需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病状比较严重就需要根据情况采用其他药物进一步治疗,比如使用激素或者丙种球蛋白。且效果较为显著。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针对疑似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抗生素没有效果的患者,需要马上确认肺炎支原体是否感染,然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 儿童诊断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简称MPP,属于肺部急性炎症的一种,导致这种炎症的原因是肺炎支原体的症变。支原体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其特点是病程长、呼吸道症状重,并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将利用从2012年1月开始到2013年结束期间内在我院治疗的60例MPP患者儿童,其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呈阳性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期限是2012年1月开始,2013年12月结束,资料的对象是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小儿。男童有28例,占总人数比例的46.7%,女童有32例,占总人数的53.3%;其中年龄在3岁以下的共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年龄在3~6岁之间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35%,6~14岁之间的有28例(46.7%)。血清MP-IgM阳性的患儿60例,均符合MPP的诊断标准。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病状发生,主要集中春季和冬季。
1.2 诊断标准:MPP的临床诊断标准:①持续剧烈咳嗽,通过X线可以明显的看到发病体征,在胸片显示上的特征是呈点网状、斑片状或者面积较大的阴影;②胸部症状比较明显;③白细胞的计数大多与正常标准吻合,小部分会超标;④大环内酯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较为良好,而其他抗生素效果却并不明显,比如青霉素;⑤血清MP-IgM阳性[2]。
1.3 利用血球凝集法检查血清中MP-IgM,正常参考值:阴性。
1.4 临床表现
发热病例数为32,大多数发热情况没有规则,其中产生高热情况的有20例,中度发热的有7例,低热5例;发热持续时间最少的有4天,大多数还是在1个星期以上。出现咳嗽症状的有60例(100%),其中大多是刺激性咳嗽。肺部体征:肺部可以听到干湿性罗音的有26例(43.3%),其中喘鸣音的有10例(16.7%);呼吸音粗糙41例(68.3%)。
1.5 肺外并发症出现身体不适有22例(36.7%)。①消化系统方面的有12例,表现为无食欲、恶心、干呕,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②心血管系统方面有5例,表现为胸闷、气短、心律不齐、脸部发白。③皮肤、黏膜损害共2例。表现为多形性红斑,荨麻疹。
1.6 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见双肺纹理增粗11例,占18.3%;双肺门影增大18例,占30%;累积双肺小片状阴影及节段性高密度影8例,占13.3%,右肺病变16例,占26.7%;左肺病变7例,占11.7%。
1.7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例确诊后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给予静脉用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一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停药4天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服用3天,停用4天,连续2个疗程。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体温不退,血象明显偏高)加用头孢菌素,对喘息患儿加用雾化吸入,同时给予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于严重支原体血症患儿先用红霉素25~30mg/kg静滴7~10d,再改用阿奇霉素服3d停4d用2~3周。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2~4周复查胸片46例,41例完全吸收,另外5例大部分吸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讨论
导致支原体肺炎的病菌是肺炎支原体,这种病菌是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DNA和RNA都具备,无细胞壁,该病常年都会出现,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季。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传染过程主要有经过以下步骤。首先MP进入到呼吸道时,其尖端依靠在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然后对细胞分泌毒性物质,进而使上皮细胞受损,最后导致粘膜的清除功能无法正常进行,日积月累之后,出现慢性咳嗽的症状。因为MP和人体一些组织的抗体是共同的,所以,感染后MP会根据组织的不同形成自身抗体,进而造成几个系统的免疫功能损害。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儿童常见肺炎,患病率占小儿肺炎20%左右。
M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持续性咳嗽,有时可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伴喘息,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喘息者10例(16.7%)。肺部体征较少,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呼吸音粗低,少数可闻及湿啰音。MPP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混合性病变,可呈游走性,应注意X线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 谢育琴,谢丽兰.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2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