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实验的引导教学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于初中化学基础实验很贴近生活,在讲解相关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与实际相关联,通过引发学生生活中感观认识的共鸣,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性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该在实验课上采取适当手段,锻炼学生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故意省略或变动实验步骤,造成错误结果或现象,让学生们探究错误根源,在学生们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后,对此处相关知识和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也就加深了。再次,教师应该将化学基础实验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基础实验上加以改进,从而探究更深层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导学生们常用实验的研究技巧,在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学习素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或者化学现象来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特别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8个基础实验,更是十分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学习联系生活,在阐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和现象之后,对实验的实际应用给予重点讲解,并提示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这些实验现象的发生情境和用途,通过唤起学生生活中的感观印象来形象学生的知识学习,改善学习效果。例如“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在讲解实验本体之前,教师可以从糖水的制作过程讲起,因为学生们多数在家都自己制作过糖水,有相关的实际经验,知道糖放的越多,水放的越少,糖水就越甜,以此来引申出化学溶液质量分数的概念。再如讲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们自己收集些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制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金属燃烧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的性质,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中的烟花事例,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对烟花有深切的感官认知,听到五颜六色的烟花是用金属燃烧放光制作的,同时也就加深了这条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对于基础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在完成实验本体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引导学生用空饮料瓶、注射器等用作反应容器,用吸管、输液管等替代导管,用热水瓶塞、药品塞等替代橡皮塞,用玻璃杯、空饮料瓶等替代集气瓶;用鸡蛋壳、水垢等替代大理石,用白醋替代稀盐酸,用干燥剂生石灰制成澄清石灰水。通过这个家庭小实验,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化學知识,又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些物质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基础实验二也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使基础实验二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效果。
二、演示错误实验过程,由学生找错得结论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书本实验过程加以简单改动,变成无法获得正确结果或者出现意外的错误实验,然后由学生思考找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改正实验步骤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严谨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中,正确的发生装置是试管口要塞一团蓬松的棉花团,由于学生操作时容易遗忘,所以教师演示时故意不放棉花团,让学生看着高锰酸钾固体沿着导管进入水槽,水槽中的水瞬间变成红色,这时让学生讨论出现这种意外的原因,学生马上就想到试管口那团棉花的重要性。并且学生会意识到如果继续加热高锰酸钾的话,很有可能让更多的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能堵塞导管,导致塞子冲出或者更严重的是发生试管炸裂,所以此时学生会强烈要求老师停止加热。这时老师就移开酒精灯,稍等片刻,学生就听到了试管破裂的声响,这时老师让学生讨论出现这种意外的原因。学生马上就想到停止加热后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沿着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破裂。这样学生自己实验时就一定不会出现先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的错误操作。同时老师也要告诉学生:如果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错误,看到水倒流入导管了,不要惊慌,这时可以迅速拔下塞子,这样水就不会进入热的试管,试管也就不会破裂了。这期间,教师故意错误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要冷静、沉着。通过教师的错误操作,引导学生不但对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用实验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三、对实验结论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对于基础实验中实验要求所得的结论,并不是整个实验所能得到的全部結论。教师不能受限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课本的约束,将实验结论限定为几个方面,应该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和现象中获得新的结论,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改进和续做来探究更深的结论和真理。比如“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最终探究的物质燃烧条件是3个,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授课不应该局限于这三个方面的结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或者改进实验来探究更深层结论的能力。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问,“怎样可以让火着的更旺啊?燃烧条件找到了,助燃条件又有哪些呢?”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单一变量法来探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准备两个集气瓶,一个氧气含量高,一个氧气含量低,放入相同的可燃物,点燃后观察量瓶中燃烧剧烈的程度,进而得出结论氧气可以助燃,氧气含量高可以使燃烧更充分。之后,再给学生以自由空间,由学生来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的多少与燃烧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示范引导式的教育,渐渐地培养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之后利用这些既得结论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教导学生如何灭火,如何安全用火,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更加形象的理解。
上一篇:热水器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