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观察组4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黄芪注射液;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9-0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即心绞痛型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冠心病,其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已得到肯定,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采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根据随机单盲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病程6.4年,其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7.1年,其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治疗前病情及心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3排除病例标准:心绞痛Ⅳ级、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患而限制运动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疾病导致心绞痛: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严重脂质紊乱患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肠溶阿斯匹林0.1口服,1次/天,鲁南欣康20mg加入5%GN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GN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2.2疗程:两组均以14 天为1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后,开始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分析疗效。两组在治疗期间若出现阵发性胸闷、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予以硝酸甘油片0.3~0.6mg舌下含服。
2.3疗效观察指标:治疗开始后仔细观察两组病人,并详细记录以下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气短、心悸等相关症状与体征;静息时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变化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5统计软件分析,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疗效比较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4疗效判定
参考1979年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
4.1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服药后症状在5min内缓解;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或服药后症状在15min内缓解;无效:心绞痛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服药后症状在15min以上缓解。
4.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经治疗后回升1.5rn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5结果
5.1治疗效果:加用黄芪注射液的治疗组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的时间以及服药后症状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伦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