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2~70岁,平均(57.28±10.42)岁;病程2—13年,平均(6.37土1.54)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58.13土10.34)岁;病程2N14年,平均(6.58土1.63)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利尿、强心、抗凝、保护胃黏膜、平衡电解质、抗感染以及抗心律失常等,并根据患者不同并发症给予降糖、降压和降脂等治疗。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重组人B型钠尿肽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方法:重组人B型钠尿肽沖击剂量1.5μg/(kg.min),持续静脉推注60 s,随后给予0.007 5μg/(kg.min)进行持续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初始剂量0.4μg/(kg - min),30 min后将滴速降至0.1μg/(kg.min),持续滴注。②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方法:将150万U尿激酶与100 mL生理盐水相溶,静脉滴注,调整合适滴速于30 min内滴完。以上两组均连续给药48 h。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每分钟搏出量(C0)3项心功能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心力衰竭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提高2级为显效;②心力衰竭得以基本控制,且心功能提高至l~2级之间为有效;③心力衰竭无改善,心功能等级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患者病情加重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l。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43/4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31/4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危及大众健康。临床认为,急性心肌梗死越早进行治疗,迅速消除梗阻以及溶解栓塞,恢复机体冠脉血流畅通,就越能保证患者整体心肌功能不受损害,以此保障患者预后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原因分析: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关键为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改善其心功能,以此达到治疗目的。当人体受到各种因素侵袭导致心功能损害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内源性脑利钠肽(BNPC),其属于一种代偿性生长保护因子;而重组人B型钠尿肽与人体心肌产生的BNP具有32个相同氢基酸组成序列,说明两者的功能与作用相近。临床中,重组人B型钠尿肽又称之为“新活素”,是一种通过人工重组DNA研发的多肽药物,目前已逐渐使用于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能够与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中的鸟苷酸环化酶耦联相结合,改善平滑肌张力,同时还具有促进水钠排出、扩张血管、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效果良好。替罗非班是临床上治疗非O波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其作为一种特效非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CPI b/Ⅲa)拮抗剂,可通过抑制体内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进行结合,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最终抑制血小板形成,达到抗凝目的。与此同时,替罗非班还可有效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栓塞发生。
综上所述,重组人B型钠尿肽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具有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缓解心功能等作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实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