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氢氯吡咯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绞痛发生频次(8.5±2.3)次/月和持续时间(1.5±0.3)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粘度(6.5±0.4)mpa.s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即“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高脂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绞痛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降低,心绞痛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如没有尽早就医治疗,很容易演变成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2],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1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意识清晰,能按时吃药;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血管病、活动消化性溃疡者;入选前1个月服用影响血小板药物者。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全血粘度。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缺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猝死)发生率。
1.2.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天早晨口服100mg阿司匹林治疗,每日1次,并在治疗期间常规给予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2500U皮下注射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每天早晨给予75mg氯吡格雷治疗,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治疗1个月。
1.2.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静息心电图缺血改变情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50%或倒置T波转为直立;无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未明显缓解,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未达到以上标准。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对治疗效果、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全血粘度。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分析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3±7.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8±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效果分析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8.4%,将两个组的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更好;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进行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药物,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粘度,减小病情恶化的风险(详见表1)。
2.3 预后分析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发生4例(7.7%),对照组发生10例(19.6%),进行列联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有效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详见表2)。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转化为心肌梗死[3],胸痛时心电图ST-T改变持续6小时以上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
阿司匹林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药理作用机制是使环氧化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的合成,进而起到的抗凝作用,但是,机体能够通过非血栓素A2依赖途径激活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管进行性阻塞或闭塞[4]。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不可逆地阻断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同时,还能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栓形成。硫酸氢氯吡格雷能在2h内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药效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效果非常显著。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上述分析,且研究结论与寇丽娜,毛丹,叶淑芬[5]的研究结果一致。
4.结论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且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芳.进口和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3).
[2]刘博.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6).
下一篇:迎接新年晚会主持词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