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7例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5.57±4.36)岁,病程4月~9年,平均病程(4.73±1.26)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5.91±4.42)岁,病程3月~9年,平均病程(4.81±1.3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诊断符合下列标准:突发胸骨上段或者中段的压榨性、闷胀性疼痛,放射到左肩、左上肢的前内侧,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指征,R波在优势导联上有缺血性ST段下移超过0.05mV,正常心电图不出现T波倒置导联上发生T波倒置超出2mm;中医诊断符合痰瘀闭阻型,症见胃脘痞满,气喘促,舌暗红,有瘀斑,苔滑厚腻,脉滑。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模式,积极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抗凝血、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1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联合口服中药化痰逐瘀汤治疗,具体用方如下: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枳实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茯苓15g,甘草6g,上述药物水煎服,武火烧开文火煎煮,取汁200ml分两次早晚温服。
1.4疗效判定[3]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分级下降2级,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不需要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减少一半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分级为改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者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引发导致患者动脉出现受损,血管发生堵塞,最终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疼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胸痹”,由于痰湿、气滞、瘀血等因素造成血脉的运行受阻,最终瘀血停在胸中,不通则痛,引发本病。痰浊交阻是引发本病的重要病机之一,痰与瘀两者互为因果,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始动因素,因此在治疗上要以化痰通络、化瘀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
我院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方中以瓜蒌、薤白为君药,可以豁痰宽胸,理气通阳,化瘀止痛,半夏、枳实能够宽胸行气,茯苓和当归具有健脾化痰理气的效果,桃仁、红花、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经络,川芎乃血中气药,具有行气活血、通调气机的效果,全方合用共奏化痰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4,5]。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瓜蒌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液供应,丹参能发挥抗凝血、改善血液微循环的效果,川芎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志.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7):108.
[2]尚素芬.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O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50.
[3]田志斌.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82-83.
[4]文旭,马民强,朱晓娜.化痰逐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44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7):33-34.
[5]柯学.化痰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8-10.
(收稿日期:2013.11.29)
上一篇:自平衡机器人小车实验平台的研究
下一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