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徐戈:(1986),男,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规划
蔡东娟: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
李江宏,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通讯作者)
摘要:产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产业由最初的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即由最初的一产独大向二三产业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也随产业结构的演变而逐步向高水平层次递进,产业结构的演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在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 乌鲁木齐市
1、引言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经济学理论表明,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颇多,主要涉及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关系的问题,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镇化的问题。其中,在产业结构演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方面,国内学者大多以理论支撑为出发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其中,陈柳钦(2004)的研究认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第一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则为城市化提供后续动力;李永乐(2006)利用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演变又对人口转移,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曾玉芬(2002)认为,劳动力的变化趋势能够更好的反应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即劳动力的变化作用在产业结构的演变中,同时也反映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分析
2.1产业结构演变的时序关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产业是由低级向高端,由不合理到完善,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和优化调整的发展过程。而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也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即产业结构的演变和调整是城市化的结果,城市化又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如威廉.配第的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法则都充分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由此,劳动力也相应的从第一产业开始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都是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的,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反映出,在经济发展的初低级阶段,第一产业的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由初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变和过渡时,产业体现出以二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当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和高水平发展阶段时,产业结构体系中第三产业明显居于主导地位。即在常态化情况下,产业结构一般顺应“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的演变规律[1],该规律充分表明,产业结构演变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2.2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演变对城市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学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的不断创新提高,对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产业发展门类,在此阶段,由于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带动能力较低,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集中在农业生产部门,由于劳动力被束缚而无法完全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充分表现出该阶段对城市化影响的有限性。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随之上升,城市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经济的实力进一步体现,产业特征上初步表现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因其较强的劳动报酬,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促进了劳动力由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大幅度流动,加速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速度。由于在这一阶段注重实施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的战略,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的集聚性不断增强,无论是资金还是劳动力都对城市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量的资金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劳动力的转移,促使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使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主要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此时,产业结构也表现出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过渡的特征。特定的产业发展特征除促进劳动力需求外,更加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和带动城市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城市化涉及经济、社会、人口、产业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及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总体来讲,城市化可以认为是一个由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从生产方式上看,即体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又反应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发展划分的三个阶段特征表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城市化水平的不同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即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产业结构也由最初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发展,与此相应的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开始缩减,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开始上升,产业就业比重呈现向第三产业靠拢的趋势,如表1所示。
3、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演变及城市化发展特征
3.1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改善。自1999年至2012年,乌鲁木齐市第一产业比重总体较低,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幅度也相对较低,整体呈现平稳的态势,产业比重调整保持在1.8%之内,变动幅度最大值在0.33%—0.55%之间;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受局部因素的影响,部分年限略有下降倾向,1999—2012年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7%;第三产业则反映出明显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呈现出由减到增再到减的趋势,变动落差最大值为12.41%,其变动幅度多在65%—50%之间。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特征。
从三次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1999—2012年乌鲁木齐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平均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比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高20.3%和51.23%,第三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高1.07%和5.48%,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从1999年—2012年乌鲁木齐市三次产业结构大致有两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即第一阶段(1999—2002),第一、二产业比重总体逐渐呈下降之势,但下降的比值则相对较小,大都维持在1.5%之间,第三产业在此期间则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经过发展,其工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在此时期,为了优化调整经济结构,顺应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发展机遇,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第二阶段,即2003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有升有降,比重变化大致维持在1.2%—1.5%之间,在2012年下降至1.2%;第二产业比重在这一时期主要呈现上升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则由先前的60%以上下降至56.2%,充分表明,乌鲁木齐市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与全疆的产业结构相比,2011年乌鲁木齐市体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征,全疆则为“二、三、一”的结构,因此,无论是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在全疆范围内,乌鲁木齐市都反映出明显的绝对优势。
3.2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水平
目前关于城市化的考量指标已非常丰富,涵盖了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城市化以及空间城市化等多个方面[3]。为便于统一,本文中的城市化主要采用国际上普遍公认的运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1999—2012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3年),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快速下降的特点,即由1999年的87.52%快速下降到2003年的75.1%,年均下降率达2.52%,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乌鲁木齐市大量工业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到城市居住,形成了城市化虚高的情形,但在此之后,受相关政策的影响,部分工业产业开始外迁,由此形成部分劳动工人随着产业园区的搬迁而向城市外迁移,进而城市化率开始快速下降。第二阶段,即2004—2006年,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逐渐呈增长的趋势。虽然增长速度有限,但也反映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第三阶段,即2007—2012年,城市化水平表现为多重特征,即略微的下降和小幅度的上升,这主要与同一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有关。
3.3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联性分析
从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可以看出,由于所辖区域内农业资源的有限性,所以从1999年开始,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相当小,其比重多在1.2%至1.8%之间,对城市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小,2009—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从1.75%下调到1.2%,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水平也从73.34%上升到74%,表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则城市化水平越低。同时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其中第二产业增长了5.24个百分点,2012年第三产业比2011年增长了3.44个百分点,相比同时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也从73.34%上升到了74%,平均增长0.16%,充分说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又是产业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关系之间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则城市化水平越低;第二、三产业比重越大,则城市化水平相对越高的关系。从目前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特征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第二产业重工业特征明显,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水平相对较低,在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阶段,乌鲁木齐市应重点有步骤的提升产业层次,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珀,雷亚萍.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6,5.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文强.乌鲁木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2.
[4]曾芬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9):31—37.
[5]欧阳尧、生延超.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互动机制[J].广州大学学报,2006,11.
[6]李世杰,姚天祥,杨文新.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
[7]杨燕红.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关系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
[8]藏波,杨庆缘,鲁春阳.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以重庆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7.
[9]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2.
上一篇:比值法浊度测量的探讨
下一篇:撕裂恒星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