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应分析法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农户意愿分析
[摘要]为解决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四川省于2014年出台土地流转收益保障贷款政策,旨在提高融资金额且降低贷款门槛。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地区区位及土地特征在四川省9个试点区中选取其中的4个调研点进行实证调研,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不同区位以及不同土地用途对农户贷款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区位以及不同土地用途会对农户贷款意愿产生影响。合理进行政策调整、加强土地政策宣传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促进流转工作顺利开展及提高农户贷款意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融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融资难是困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特殊的土地政策,我国农业领域一直是金融支持的薄弱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瓶颈问题严重,农业资本外流。农民能够提供的有效担保物不足与现行法律制度建设的不全面,阻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的融资渠道,使得土地资产无法盘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迟滞了现代农业的推进,阻碍了农民增收的步伐,扩大了城乡差距。
为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盘活我国农村巨大的土地资源。201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四川省农业厅等联合下发《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在四川省的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同时拓宽农户融资渠道。
目前来说,各方学者对土地流转收益保障贷款效果给予肯定,认为贷款可以有效促进盘活农地资产、加强农户融资渠道、减少农户融资成本、防止减少农地弃耕、降低贷款风险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土地流转收益贷款的实施依旧存在阻碍,孟庆珍(2009)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是贷款政策实施不畅的主要问题。刘后平、凌 弈(2015)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认为农户与银行的多伦博弈将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升高,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错配。唐萍(2016)认为政策推行中的行政干预力量有效但范围与频率不足,贷款有效担保方式不足,制约了贷款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困境,学者从各个方面提出措施建议,针对农户与金融机构贷款意愿角度,陈雪梅等(2009)认为金融机构放贷意愿较弱的原因是其抵押品变现困难与担保机制的不完善 。惠献波(2014)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户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查燕(2014)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实需求比重低且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不够,打工和经商农户的抵押意愿低于纯农业和兼业农户,有土地流入农户的抵押贷款意愿较高。
结合已有成果,本文认为,关于贷款意愿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农户的主观意愿和银行信贷风险上,然而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特征与土地条件会对农户意愿选择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最新贷款政策,研究区位因素与土地用途对农户的参贷意愿的影响对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重大意义。
2 调研地点的选取
由于9个调研地点太多且调研范围太大,不适合调研的开展,因此本文先采用聚类分析,使用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依据地区综合发展指标以及衡量有关经济发展的指标,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以及数据可得性,总结了农业基础、经济基础、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一级指标,囊括了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比重、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乡村从业人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支出、公路里程、等级公路、医院个数、人均零售额16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依据聚类分析的结果以及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我们将9个调研地点分为了4类:①温江;②简阳、安岳;③江油、顺庆;④什邡、纳溪、井研、蓬溪。根据交通便利程度以及调研的便利关系,我们在四类中分别选取了温江、简阳、南充、井研这四个调研地点分别展开调研。
3 土地流转收益保障贷款对应分析
3.1 数据来源
调研团队在2014年6~8月于温江、简阳、南充、井研四个调研地点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有效问卷338份,有效率84.5%。其中,简阳85份,南充87份,乐山54份,温江112份。在用SPSS软件进行了变量定义后,对其进行对应分析。分别是调研地点和土地用途与意愿的原因的双项对应分析。意愿的原因是指:农户相较于其他贷款政策为何偏向于参加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农村的土地用途分为了5类: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本文将主要的原因分为4类:贷款手续简便,贷款利率较低,贷款金额较高,贷款风险较低。
3.2 地区与参贷原因对应分析
根据收集的农户参贷原因,如表2所示,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的贡献率分别是75.7%与22.8%,一二維度的贡献度总和达到了98.4%,表明前两个公因子已能很好地表示变量与样品中的主要信息。
对应分析的主要结论见表3和图2,表3表示的是变量的统计量概括分析。在贡献度方面,温江区的贡献度在81.7%,略微偏低。其余地区的贡献度均超过95%,说明变量解释情况良好。此外,质量是指各个地区影响因素占参贷意愿显示结果的比例,这是根据回收问卷的比例所确定的。温江最高,简阳、南充次之,乐山最低。
图2是因子平面点聚图分析。由图2可知,在被调查区域的农户偏向选择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原因中,温江和南充的原因较为接近,而乐山与简阳偏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原因差距较大。表明偏向选择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原因与调研地区的土地用途类型分布有关,也与调研点的实际情况有关。
乐山市井研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地区拥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很好,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当地农村土地用途大多以农业以及个体养殖业为主,借貸利率成为影响他们选择借贷方式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较低的贷款利率成为了他们偏向选择此项贷款的主要因素。
温江地区农户偏向选择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借贷利率较低、借贷金额较高和借贷手续简便3类,呈现多样性。温江的农业土地大多数用于林业,林业的较高的资金回收期使得农户将目光更多的关注于借贷利率方面。此项贷款政策的较低贷款利率成为他们选择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林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借贷金额的多寡也是关注的重点。温江由于地处成都市辖区,经济建设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借贷金额偏高,加上熟悉政策流程,借贷手续更为简单,这些都是温江农户偏向选择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影响因素。
顺庆区是川东北的商贸中心,作为城郊农业代表,其乳业经济发展迅猛,并且基于蔬菜、畜禽、水果、蚕桑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已形成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顺庆区的经济发展与温江区较为接近,但不是以林业为主要农业产业,重心更加偏向于借贷金额和借贷手续上。
简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强市,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及生猪养殖大市。但最近生猪市场的萎靡,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农户把考虑借贷方式的重心放在了借贷风险上。而简阳市机场即将建立,由于临空经济区的效益,农产品运输更便利,利于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扩张。此时贷款所得资金投资农业就有较高的收益。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风险较低,简阳市农民更偏向于通过此项贷款扩张自己的农业用地,加快农业发展。
3.3 土地用途与贷款原因对应分析
该部分研究的是土地用途与贷款意愿的分析,分析方法同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的贡献率分别是77.9%与16.4%,一二维度的贡献度总和达到了94.3%,同样说明前两个公因子已能很好地表示变量中的主要信息。
由表5可以看出,质量最高的是农业,其次是林业、畜牧业、农业服务业与渔业。说明被调查的个体大多数是偏重于农业、林业以及畜牧业,而以渔业和农业服务业作为主要农业的较少。而渔业由于被调查的个体数量太少,所以贡献度不高,但其余土地用途的贡献度均在85%以上,可以说明不同土地用途农户在贷款选择时考虑因素的异同之处。
根据图3所示,农户在选择贷款时,畜牧业与渔业的考虑因素较为接近,农业与农业服务业选择贷款原因较近。不同的土地用途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畜牧业与渔业农户在选择贷款时,大多数偏向选择借贷金额较高的贷款。由于现代畜牧业与渔业偏向于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属于技术密集型以及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的农业,加上被调查的对象大多属于合作社以及养殖企业,所以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对于借贷利率以及手续方面并不是很在意,也不惧怕借贷风险。
农业与农业服务业调研的对象大多是家庭经营以及个体经营户,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较低,且惧怕由于借贷而产生的风险。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小额贷款,且不希望贷款的手续过于繁琐。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较低的贷款风险以及简易的贷款手续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林业由于存在较高的资金回收期,所以人们对于其净现值关注度较高,这就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以及借贷的利率相关。如果借贷利率过高,将会导致他们预期收益大幅度降低。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较低的借款利率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偏向于选择此项贷款。
4 结论与建议
4.1 分析区域特征,合理调整政策功能
农户居住地的经济情况与农户的土地用途均会影响到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意愿。且不同的经济情况与土地用途会导致农户选择贷款时考虑的原因各不相同。政府在推广政策时应着重分析各个试点区不同的经济情况以及农业土地用途类型,因地制宜的对政策进行调整。例如对林地用途类型的农户适当的调低贷款利率,对养殖户加大贷款金额,对农业县以及贫困县延长还债时间等等。由此来确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政策能够切合农户的实际需要,能够被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所接受。政府应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政策的执行目的。
4.2 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 增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由于存在农村的信息不对称,且农村居民缺乏对外的流通渠道,导致农户对政策了解不充分,根据调研数据,74%的农户未听说过此项政策,81%的农户不熟悉政策的运行流程,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政策的执行力。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有关土地流转政策文件的宣传, 增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加深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基本认识, 熟悉土地流转政策的运行程序和方式, 了解土地流转有关法规,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进政策的实施。
4.3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章程
我国农村土地存在权属不明确的问题,产权的不稳定性成为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推广最主要的现实障碍。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设立各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土地收益估值提供准确参考,合理确定贷款额度,降低风险。同时,加快相关法律、规章的制定,为土地的定级和价格测算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书海,吕守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3(7):1-2.
[2]吕庆明,陈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担保融资问题研究——以吉林省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3(11):11-17.
[3]张文汇.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J].中国金融,2014(4):75-77.
[4]王立君.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情况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4(9):59-60.
[5]孙建星,张苏裙.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研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7):27-29.
[6]孟庆珍.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 2009(11):6-8.
[7]刘后平,凌弈.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0):39-44.
[8]唐萍.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障贷款信用担保模式研究—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9]陈雪梅,李国燕.论农村土地金融业务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9(2):9 -14.
[10]惠献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四个试点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2):9-15.
[11]查燕.浙江省嘉善县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4(11):265-269.
下一篇: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