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肺不张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阻塞性肺不张采用气管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呼吸道肿瘤清除有效率为95.0%, 肺不张缓解有效率为96.7%。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和气促评分有明显改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气道恶性肿瘤患者, 气管镜治疗可有效快速清除肿瘤, 缓解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不张, 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气管镜;阻塞性肺不张;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尤其是气道内恶性肿瘤是造成阻塞性肺不张最常见的原因。对于肺不张的治疗以气道梗阻的消除为主要目的[1]。气管镜作为阻塞性肺不张检查的必要手段, 不仅作为辅助检查方法发挥重要作用, 还在肺不张的治疗和气道梗阻的消除上意义重大[2]。本文中以本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为临床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来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共60例, 且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包括男41例, 女19例, 年龄13~66岁, 平均年龄47.9岁。所患均为气道内肿瘤, 包括原发和继发型, 有腺癌、鳞癌、腺样囊性癌等诸多类型。
1. 2 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镜下行氩等离子体凝固、冷冻方法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部喷射麻醉和无痛镇静, 术中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进行持续静脉麻醉, 并给予患者0.5 mg阿托品以抑制气道分泌物, 给予阿曲库铵松弛肌肉。患者下颌肌肉松弛后插入硬质镜纤支镜, 操作孔操作。探针通入镜监控于距离病灶0.5 cm处采用30~50 W的功率进行烧灼治疗。采用间断烧伤方法, 5~10 s/次, 烧伤过程中持续吸氧并不断取出碳化组织, 氩气流量在0.8~1.6 L/min之间。烧灼治疗后进行冷冻, 将冰冻探头推进肿瘤或置于肿瘤表面进行冷冻。在组织冷冻到-60℃下时取出探头并清理肿瘤组织和坏死组织。组织清除方法包括活检钳和支气管镜吸引等, 若出血应及时止血。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气促评分和KPS自由评分并进行对比, 并对肺复张疗效及肿瘤清除疗效进行评价。若治疗后患者肺体积恢复正常, 完全膨胀, 无残留, 评为完全有效;若肺体积较前增大, 部分扩张, 有部分不扩张残留, 评为部分有效;若患者肺致密影存在, 体积不变评为无效。 若术后患者气道无狭窄, 气道内肿瘤完全消除, 评为完全缓解; 若气道内狭窄部分<50%, 肿瘤部分消除, 评为部分缓解; 若气道狭窄部分超出50%, 肿瘤大部分未消除, 评为无效。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呼吸道肿瘤清除上有28例完全缓解, 29例部分缓解, 3例无效, 有效率为95.0%, 肺复张上有33例患者完全有效, 25例部分有效, 2例无效, 有效率为96.7%。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体质评分和气促评分有明显改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不张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阻塞性肺不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主要由恶性肿瘤等肺部疾病造成, 主要病变在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段支气管以及段支支气管等部位[3]。
气管镜是一种检查气道肿瘤的辅助检查设备, 可明确肿瘤病变的部位, 近年来气道镜治疗随着现代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成为开放患者气道、消除阻塞性肺不张的有效手段, 也可以起到极好的肿瘤消除效果, 应用范围一再拓宽[4]。一般而言恶性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都处于肿瘤晚期, 错过最佳手术时间, 放射治疗和化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好, 不能起到较好的肿瘤改善效果, 气管镜治疗则可以显著清除患者肿瘤,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并不能起到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 但对于症状的缓解意义重大。
本文中采用气管镜对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导致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治疗有效率极高, 气促评分、KPS自由评分及体质评分都有明显改善。可见气管镜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肺不张的首选疗法加以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为减轻患者痛苦, 安全有效的麻醉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劲松. 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 2013, 1(24):121-122.
[2]董戈, 王红花, 王晓刚, 等. 气管支架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当代医学, 2012,18(34):64-65.
[3]王洪武, 李冬妹, 张楠, 等.气管镜治疗187例次因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不张的临床分析.中国肺癌杂志,2011,14(8):653-659.
[4]江苏安. 支气管镜检查慢性阻塞性肺不张的效果分析.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 34(1):59-60.
[收稿日期:2014-05-26]
上一篇:零件耐磨性研究
下一篇:大功率太赫兹返波管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