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组织一门课的教学
摘要: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为例,从备课前的准备、教材处理、实践性环节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怎样组织一门课的教学,可供新开课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课程 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45
任何一门专业课和基础课都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都能高质量的完成,对全面完成教学计划才会有可靠的保证。教学工作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组织活动和思维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必须依靠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又必须起主导作用。
组织好一门课的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但如何组织一门课的教学,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具体的作法,不可能一致,也不可能强求一致,但总的愿望都是尽可能使多数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力争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学到手,为提升学生的能力完成其应有的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是伴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已广泛应用于通信、电视、计算机、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等。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很早就将其设置为独立学科。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形成知识技能;如何在完善的教学计划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职业导向教学”,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教学问题。下面仅就我近几年来在担任“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这门课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 教师必须完整而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教师教好一门基础课程,关键在于完整而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是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教师掌控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不仅反应出教师的素质,而且便于教师更深入的依托教材,开展全面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分析中,教师主次明晰,对整个教学内容有完整掌握而又针对性突出。同时,教师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掌握,才能对教学环节有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以顾全大局的教学形态,形成前呼后应的教学情形。模拟电子技术各章节的关系,如下框图所示:
二、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各组态单级放大器分立元件稳压电源信号的产生(振荡器)多级放大器分离元件功率放大器集成稳压电源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
从上面框图便可清楚的看到本课程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晶体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是组成各类放大电路的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不管多么复杂的放大电路,实际上都是由基本的各种组态放大器组合而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分析各类分离元件放大电路的基础,正确地使用这一工具,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放大部件。集成运放是将众多的电子元器件、电路集成到一块很小的硅片上的多级放大器,它的出现,使我们在设计、制造放大器时得以简化,性能指标得到提升,在信号放大、产生、处理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本课程的主干就是多级放大器。多级放大器的形式很多,有分离元件交流放大器、直流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OTL、OCL功率放大器等等。再有就是放大器在满足幅度和相位条件后就变成了振荡器。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随时掌握新的信息,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总之,教师基于教材内容的熟悉,方可在精益求精中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形态。
2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言,其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课程。所以,基于该本课程,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较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吸收、试验观察能力等方面,学生得到了较好培养。
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电子技术的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学偏重性强,表现出重理论轻实际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被处于从属地位。从学时安排来看,实践教学明显不足,实践环节仅仅只占总学时的1/4,且内容的安排过于生硬,教师的主导性过大,学生被迫或应付式的进行测绘等实践操作,没有构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这样一来,实践教学过于简单、生硬,造成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情形,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以“观众”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是无法达到有效地教学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地位,在实践环节的构建中,要重视实践课时、内容的科学安排,以促使实践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首先需要转变对实践教学的看法,转变从属的教学境地,不仅增加必要的课时,而且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预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创新的探究实践,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习的热情。目前我们已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实行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由于做每个实验,在教师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下,实验题目可以由学生自选,实验方案完全由学生自己拟定,一人一组,实验电路由学生自己组装、调试,因此,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实验中出现了问题,学生自己能够较快的处理,变被动为主动,以往那种在实验中教师围着学生团团转,一些学生站着看,一出问题就不知所措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而且由于实验题目自选能做到因材施教,优秀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从初步试行结果来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很受学生欢迎的好办法。
3 教材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3.1 重点、难点与一般内容的关系
对于课程重点,是教材内容的主线,主导着教学进程及指向。这点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一是立足于课程体系而言,一些课程内容的贯穿性明确,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要素贯穿于整个课程,这就对课程内容教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参数,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原理,共发射极组态输入和输出特性,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又如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方法中的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共发射极和共集电极电路的组成是本课程的重点。在如,负反馈放大器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把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判别,反馈的分类,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和近似计算,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必须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
而对于课程难点,就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并且,难点也是重点也可能不是重点。但话又说回来了,教师的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着力化解,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扫清学习上的拦路虎。在教学过程中,忌讳教师避难点不讲或敷衍了事,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点熟知,并能够灵活应用。一般情况下,简明的讲解过程中,需要制定学生开展相关的延展性学习,并在相关要求下,进行自我检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好教学课时,而且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猎枪与大饼的关系
发猎枪还是发大饼给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考虑的问题,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基本的放大形式很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放大器件不断出现,若生硬的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讲授,是无意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温度和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对它们都有影响,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和电压变化,引导学生抓住温度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又如直接耦合放大器的零点飘移的问题,引出让学生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3.3 分离与集成,中小规模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系
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对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根据工业发展趋势、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来选取材料、组织教材,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放大器件的放大功能、外部特性和参数,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为组装专用的控制机和设计专用的放大电路打好基础,因此取材应以分离元件放大器和小规模集成电路放大器为主要内容,兼讲部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和使用。
4 必须充分了解各有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每一门课在整个数学计划中都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教师要讲好一门课,充分了解先修课,后续课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先修课程中有哪些课程与本课程有关,已学了哪些与本课程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如何?教师只有清楚了解了这些,才不致使有些内容的讲解多次重复,而把需要的内容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补充进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电路及磁路。本课程至少应在电路及磁路学过一学期之后开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半导体变流技术、工程检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应注意和课程之间的衔接。由于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有半导体变流技术,所以删去了晶闸管电路方面的内容。当然还可以根据相应专业特点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内容。
5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强调双边良性的互促关系,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在该点上,需要认真强调教与学的积极性。在双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的过度热情,学生一方的冷淡对待,是无法形成积极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但是,在双方关系的处理上,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这是教师的职业需求,也是需要不断实践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主要就是基于教材的研究,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安排,并进行一定的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荡起课堂“共振”,这样才能将课堂融为一体,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没做好,其在教学中就无法将积极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其教学各环节可以组织得更好、教学的引导性更明确,进而教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将学生的热情点燃。笔者的做法如下:
①课堂教学的积极组织,在教材内容上,有针对性、有侧重的教学,做到依托理论教学,不断的渗透课程重难点,这样可以将教学问题分化,把被动的教学环节主动化。同时,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②课程教学强调问题讲授的清晰性和条理性,遵循“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正确的表述。
③教师板书不能过于随意,而是要有计划的进行,并且以整洁的形态呈现。
④学生反馈信息的注重,也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更有助于教师对课堂进行控制。所以,教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适合于各类教学方式的开展。
以上是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宋伦江(1962-),男,重庆江北人,本科,重庆望江职教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改革、教材教法,重庆 400071
上一篇: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