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例慢性肝病的彩超随访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02-0048-02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病引发的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随访观察了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出现的时间、肿块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血流的改变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与对照组发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上述条件比较,提出随访对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2007年在我院经病史、临床化验确诊为慢性肝病患者。分组情况:随游组共有慢性肝病患者96例,彩超检查≥2次/年,其小通过随访发现原发性肝癌13例,平均年龄57岁,均为男性。对照组共有慢性肝病患者268例,彩超检查<2次,年,其中偶然发现原发性肝癌21例,平均年龄53岁,男性19例,女性2例。
1.2检查方法患者空腹8~10h,采用彩色多普恸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从肋间、肋缘下、剑突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连续扫查肝脏,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出现的时间、内部的彩色血流分布情况以及频谱特点,测量阻力指数和峰值血流速度,并做好记录。
1.3诊断标准 (1)超声提示原发性肝癌。(2)甲胎蛋白(AFP)检查。(3)有其他影像检查的一种确诊(CT、MRI等)。(4)临床表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黄疸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根据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随访组原发性肝癌的发现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随访组肿块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见表2。
随访组的肝癌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组原发性肝癌从无到有的时间为6~15个月,尤其是偏大的肝硬化结节多呈低回声。易发生原发性肝癌,结合AFP持续升高,肿块短期内增大明显,周围有晕圈,更要认真仔细随访观察,结节中如果发现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肝大等症状,其主要特征如下:(1)肝区疼痛。(2)肝大。(3)黄疸。(4)肝硬化征象。(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6)转移性症状。小肝癌本身常无症状,多为单个结节,常于普查时发现甲胎蛋白阳性,而肿块大小则通过超声寻找发现。大肝癌结节使肝脏肿大。除甲胎蛋白测定升高外。多伴AKP的增高。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约占20%~30%,仍需依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鉴别,超声显像则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对大于5cm的肝癌超声诊断率超过90%,对小于5cm的肝癌诊断率可达80%,仅次于血管造影而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技术。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观察了两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随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出定期随访可明显提高肝癌的发现率,且肿块的大小随访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属于小肝癌范围,同时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彩超可用于确诊肝癌的存在:可发现直径3cm以下甚至1cm左右的小肝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治疗的目的;可作肿瘤确切定位。为手术、放射治疗提供方便:鉴定余肝是否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或其他病变:检视门静脉内及下腔静脉内是否有癌栓存在。通过随访观察进展期的肿块内部、边缘的动脉性血流分布情况评估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特别是对于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其随访尤为重要,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如有偏大的肝硬化结节则需要每月一次的随访。由于彩超具有反复检查,动态观察,无痛苦、无损伤、无辐射线影响等优点,而且设备费用较低,诊断迅速,因此易于推广。
应用超声检查肝脏,能较简便而迅速地鉴别肝脏弥漫性病变和局限性病变,使超声成了肝病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方法。加强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的普及率,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彩超随访时间至少2~3次/年,使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上一篇: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