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体育运动真会使人快乐吗?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心情不好时,到操场上跑几圈、同朋友打打羽毛球,运动产生的汗水好像就会将不开心的事冲走,心情由此也变得轻松起来。
汪小姐是某健身房的VIP,每天都会抽出1小时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拉丁舞、肚皮舞、瑜伽等不一而足,记者见到她时,她大汗淋漓,但双目炯炯有神,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我以前很内向,自从开始健身后,每当我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做动作时,内心变得非常安宁舒适,而且与大家一起交流,让我变得开朗很多。”汪小姐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运动以后,全身充满干劲,烦恼一扫而光,眼界变得很开阔,思维清晰,整个人焕然一新,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运动不仅令人体格健康,还有利于人的精神卫生。
大脑内有个VGF基因
运动除了能激发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力外,还可以令人心情愉快,从而有效抗击抑郁。医生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也往往鼓励他们进行适量的锻炼。然而,运动为何能抗击抑郁?科学界一直未能揭开这个问题的神秘面纱。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运动抗抑郁背后的原理,原来,这要归功于大脑内名叫VGF的基因。
研究人员通过对运动过的小鼠大脑和静止不动的小鼠大脑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一个叫VGF的基因在运动过的小鼠大脑中格外活跃,而在没有运动的小鼠大脑中则不活跃。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VGF发挥作用时会在小鼠大脑中产生强劲的抗抑郁反应。而人为使小鼠大脑神经细胞中的VGF基因产生变异或缺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一研究提供了揭示运动抗击抑郁原理的直接证据。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矫玮教授说:“VGF基因的发现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首次证明它同抑郁直接相关,从而对抑郁症的基因调控和基因诊断上都提供了可能。物种的基因是恒定的,但是,它仍然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运动就是一个外部的正向调节因素,运动可以使VGF基因更加活跃。”
内啡肽功不可没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到操场上跑几圈,心情就会有所改变。这是偶然的吗?对于这种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马尔曼做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在运动后,焦虑、抑郁的水平显著下降,而愉快程度则会显著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相对于这种短期效应,长期参加锻炼的人其快乐程度和不参加或不坚持参加锻炼的人相比,也有明显的数据差异。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说:“运动让人放松,运动使人快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运动对于人的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在运动过程中,个体的很多能量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了,因此,分配到负面情绪的能量相对就少了。”
矫玮教授指出,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人心情的好坏,同大脑内分泌出来的内啡肽的多少有关。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使内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内啡肽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矫玮教授同时指出,并非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产生这种效果,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才能使它分泌出来,现在一般认为,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缓慢的散步并不能达到上述效果,但散步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舒缓郁闷或紧张情绪,达到减轻抑郁的效果。
内啡肽同吗啡的作用比较相似,都会使人感到特别舒服、特别愉快,因此运动也会使人上瘾,人们享受运动后舒服、放松的状态,如果一段时间不运动,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但运动的成瘾与毒品的成瘾不一样,这种成瘾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比较好的成瘾。
运动可以抵抗抑郁症
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人患有抑郁症,1/5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遭遇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的第四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至第二,排在心肌梗死之后癌症之前。
闵宝权指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内如果内啡肽减少,会使人有痛苦体验、缺少快感、产生抑郁,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后者具有镇痛及松弛神经作用;运动也可促进五羟色胺和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减轻萎靡不振、思维迟缓,减缓郁闷紧张情绪,因此,针对抑郁症或伴有焦虑的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同时,我们常会建议他们适量运动。
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心理学家布赖恩·迈耶认为,抬头向上看时,人类的大脑会转得更快。因此,当人产生悲观情绪时,如果抬头向上看,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但若老是低着头的话,就会更加悲观地进行思考。所以,打羽毛球、网球是排除抑郁的好方法。
步行让我们健美、登山让我们开阔、游泳让我们舒展,我们的祖先由于长期的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总结出来的这么一个健康宝典:运动是为了让我们更为健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动起来吧,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上一篇: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