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英华:微创世界大展宏图
体会出了这种从容的好处——作为外科大夫,最忌心浮气躁,只有神清气定,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做出最完美的手术。
以身作则好老师
邹英华每天都是满满的日程,超额的工作任务让他忙得焦头烂额,经常见他疲惫地眯着眼睛,哑着嗓子,一刻不闲地工作着。早晨7:30,他已在办公室里查看当日的手术安排;晚上11:00,办公室里还有他忙碌的身影;好不容易碰上个周末,可他也没有空闲时间休息、和家人团聚,因为还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
介入血管外科初创时,邹英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当时,他走的最晚、住的最近,急诊大夫都知道,有紧急情况往往最先通知这个主任,而他只要人在北京,从来都是随叫随到。邹英华的勤奋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同事们,时间久了,上下一致,科室里形成了很好的氛围。
邹教授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在培养人才的工作上兢兢业业。学生作毕业课题不顺利,他背地里着急,当面却不施加压力,和颜悦色地询问进度,督促进程。他对学生说,在实践中学习,在项目中锻炼,才会成长得快。虽然他没有提太多要求,也没有列一长串的书单,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逍遥自在,因为他在日常的查房、手术时,会不时向学生提问,要是不用功,这时在大家面前就要丢脸了。几次下来,没有谁敢懈怠,大家都借阅大量专业书籍,苦苦钻研,以免抽查时丢脸。如今,邹教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7人,为介入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建设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物大事记
1987年——与蒋学祥教授一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布加综合征的TIPS通路的可行性研究
1987-1988年——国内最早开展颗粒永久栓塞剂的肝癌栓塞临床研究
1993年——成为国内最早开展门脉高压的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专家之一
199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1993年——国内最早开展经皮肝穿肝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症
1993-1994——开展经皮胆道引流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PTBD)
1994-1995年——开展消化道和气管狭窄的非血管管腔支架植入术
1997年——国内最早开展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治疗脑缺血性疾病
1999年——国内较早开展腹主动脉瘤覆膜大支架的腔内修复术(EVAR)
2000年——开展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射频、微波和冷冻等消融治疗
2002年——国内最早开展肝癌导管栓塞(TACE)+射频治疗(RFA)的临床研究
2006年——开展超声+CT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
邹英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介入医学专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以及肝癌、肺癌、肾癌等肿瘤的栓塞和/射频消融治疗。周一下午专家门诊,周二下午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