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于患儿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患儿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5.3%。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为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疾病治疗手段上与过去相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在实施手术治疗前,患儿出现了心肺功能不全与肺动脉高压现象,此时若为为患儿进行全麻与体外循环,极易导致其多项肺功能发生异常[1]。为了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完成手术治疗后,通常会实施机械通气,这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预后。不过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促进患儿疾病好转。本文主要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2个月~10岁,平均年龄(5.36±1.27)岁。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2个月~11岁,平均年龄(5.28±1.51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儿完成手术治疗后,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护理人员对患儿呼吸道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了解患儿疾病变化情况。做好常规的呼吸机使用、插管、拔管工作等。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①在呼吸机的选择上,要选择性能、稳定性良好的呼吸机,并根据患儿年龄,调整至相应的模式。测量患儿的呼吸、心率、氧浓度等指标,并根据相关指标,调节呼吸参数。②值得注意的是,患儿气管插管通常选择没有气囊的插管,利用绷带与胶布,将气管插管固定,以免其脱出或者发生移位。对鼻尖(或门齿)至气管插管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明确双肺呼吸音是否出现异常。胸片拍摄需1次/d,便于了解患儿气管插管深度和双肺状况。取枕垫,垫于患者颈部,使通气增大,以免留有大量二氧化碳。③控制气道的湿度、温度,这对于气道粘膜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无法充分湿化吸入气体,便会使痰液浓稠度增加,气管插管也会因此处于堵塞状态,减少气管插管内径后,难以咳出痰液,会患儿呼吸存在较大影响。利用蒸馏水做湿化液,无需使用生理盐水,避免氯化钠于气管壁上沉积,这对纤毛运动会产生较大影响。湿化温度可控制在32~35℃,湿度不能超过70%。将集水瓶放置在最低位,以免湿化过量,诱发水肿。④因患儿年龄较小,难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当患儿处于清醒状态后,便需要采取止痛、镇静等措施,确保患儿保持安静状态。以免因躁动,导致其管道脱落。⑤注重观察患儿呼吸道通畅情况,患儿鼻腔较小,气道中有丰富的黏膜血管,腺体分泌十分旺盛。气管插管会对患儿纤毛运动产生影响,有痰液形成后,易堵塞气道,诱发肺不张。因此,必须做好患儿呼吸道的护理干预工作。若患儿未及时吸痰,气道阻力会升高,这易对通气造成很大影响。⑥实施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患者麻醉效果消退后,可实施充分镇静,便于使其肺循环阻力减少,确保其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⑦可适度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确保二氧化碳分压在28~30Hgmm。⑧做好呼吸道管理工作,注重气道湿化,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在吸痰之前,需行纯氧吸入,在吸痰过程中,动作要快、准、稳。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肺炎1例、急性肾衰竭2例,总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肺不张2例、肺炎3例、疾病肾衰竭4例、胸腔积液3例,总发生率为35.3%。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术后机械通气中对护理干预的要求较高。因患儿年龄小,无法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需要依靠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便于了解患儿的疾病变化情况。
机械通气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使患者疾病症状得以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儿处于带气插管的状态,为了让患儿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给予其注射了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对胃肠道蠕动具备抑制作用,可诱发胃肠胀气[2]。由于在患儿气管插管过程中没有气囊,会致使管周出现漏气现象,胃中有气体进入后,会使胃肠胀气表现得更为明显。
胃管的留置可引发胃食道反流、腹胀,导致其出现误吸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定时抽吸,确保胃管处于通畅状态,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腹胀现象。如果患者的上机时间在2d以上,可通过胃管,鼻饲流食,使其体内有充足营养摄入[3]。
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有3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8.8%,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患儿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并发症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对于患儿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建成,李红英,魏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通气的策略[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4):40-42.
[2]潘晓兰,吴敏,郑利国,等.小于3月龄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监护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5):1418-1419.
[3]欧阳红莲,冯维燕,潘卫红,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安全吸痰的护理体会[A].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2011:5.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