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零售业连锁经营比较分析
连锁业是当今国际经济中最具有影响与活力的经营机制,已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得到极大地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连锁经营的起步远远晚于发达国家,其还处于发展阶段,连锁经营的研究过程也很短,在经营规模、管理以及硬件软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主要对国内外零售业连锁经营进行比较研究,从连锁经营模式、发展水平以及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我国与国外零售连锁经营存在的差距,并进一步借鉴国外零售经营的经验,对我国发展连锁经营企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连锁经营的定义与本质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多个企业,在核心企业或者总部的领导下,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与组织形式。连锁系统的分店像锁链分布全国各地,形成一定的销售网络。一般来说,我们把按照这种经营形式组织起来的商业企业称为连锁商店 。其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到商业流通领域,以期提高协调运作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营销技术可在诸多店铺大规模推广而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投资的成本与风险可在诸多店铺得到均摊,而降低单位商品的成本。为此,连锁经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国内外零售业连锁经营比较
(一)零售业连锁经营法律性与行政性环境比较
一般来说,国外连锁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有法律性、行政性对大店发展的限制,且行业竞争使得连锁企业生存发展困难,迫使零售企业联合,进而促进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国家受行政政策支持比较多,如日本,它们的行政性支持主要来自于国家保护中小商人利益,限制大店发展。
而我国市场开放,虽引进自由竞争机制,政府支持连锁商业的发展,但连锁经营发展并不成熟,还没有具体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在我国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越来越难的经营环境中,政府需要尽快对采取连锁经营的企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二)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水平比较
国内外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水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二个方面:一是营销管理能力不同。对于营销管理能力,我们用每平方米营业额来衡量。如国内零售公司平均每平方米营业额为2.1万元,约占国外企业的40%,这说明国内零售企业的平均营销水平和能力较国外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营销管理能力较弱。二是成本控制能力不同。对于成本控制能力,我们选择平均毛利率指标来衡量。国内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只为10%,而国外知名企业则达到了28%,差了18%,这充分说明我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零售业连锁经营类型比较
在一些大型连锁企业中正规、自由以及特许连锁是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行业中三种连锁方式各有侧重。为此,笔者依据不同连锁经营类型来比较。
1.正规连锁不同
国内外正规连锁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发展条件不同。
我国的直营店多数是利用原有的系统与行业优势,改造旧网点发展,而西方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的集中使得正规连锁因具备一定条件而发展起来。二是投资主体不同。西方的投资主体主要是私人资本;而我国投资主体主要以国有、集体企业居多。
2.自由连锁不同
国外自由连锁的模式不同,如美国的自愿连锁只是个别时候在食品、物品以及药品领域中影响较大。在欧洲,情形也是差不多的。在日本,自愿连锁比较普遍。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日本的中小企业探索把自由连锁与特许连锁的优点结合起来,发展带有自由连锁特点的特许连锁,或在各店铺统一经营方面带有特许连锁特点的自由连锁。而在香港与台湾,因为有大量的“夫妻店”类型的杂货店,所以自愿连锁也有一定的发展,而我国大陆基本上还没有比较规范的自愿连锁组织。
3.特许连锁不同
国内外特许连锁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加盟费收取方式不同。国外的一般做法是签约时先收一笔履约保证金,开业后再按营业额或毛利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定期权利金。而我国目前大多数总部还没有收取加盟金及权利金,仅收取一些店铺装修费、广告宣传费。二是加盟对象不同。国外加盟店投资以私人或合伙为主,而国内尽管也有私人投资,但却以公司为主,主要是公司对公司的加盟。这说明特许连锁概念尚未被广大个体投资者所认识。
三、对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宏观调控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是比较短,许多领域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且配套系统也不完善。为此,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需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如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与法规。法律与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企业权益,还是国家利益的保障依据,因此,对于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应出台规范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法律和法规。二是创造良好发展的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码头、仓库、集装箱中转站及货场等进行合理布局,加快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与消费领域中的应用,引导我国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向共同化与社会化的集约方向的发展。三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解决我国企业资金短缺、规模小及行政壁垒等方面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有超前意识,制定提高竞争力的政策,从而以期望形成相互影响与补充的连锁经营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二)实施规模战略,实现资源配置和市场格局
要依据优势互补原则,以目前一些资金雄厚、管理能力较好以及运营机制比较完善的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为代表,通过控股、参股、联合以及特许经营等方式,将那些实力较弱与规模小的连锁企业联合起来,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组建零售连锁经营集团,形成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实现集团战略 。同时,还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以资产为纽带的重组与购并,进行结构调整,走上企业联合的道路 。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连锁经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包括统一店面、统一标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服务规范以及统一人事管理这几方面方面。零售连锁企业的总店要制订具体制度,确保这些统一规范能在所有分店充分贯彻和执行。且分店的运行要在总店直接严格的监控下进行 。同时,分店应积极采取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自动记帐系统以及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甚至对于那些有一定有条件的零售连锁企业还可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使总店有关部门实施对所有分店的实时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可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地反应,及时配送,及时进货、降低库存以及提高销量,实现连锁经营规模效益。
(四)建立专业化与标准化配送中心,完善相关的配送技术
随着零售业不断地向连锁方向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十分重要,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率。另外,大企业可自建配送中心或者委托批发、仓储企业代办配送业务;中小企业还要走共同配送的发展思路。
(五)大力培养零售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
随着国际化经营程度越来越高,需一大批既了解国际规则,又熟悉竞争规则的各类经营人才。为此,应加大培养零售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应学习世贸组织的基本知识,能在国际惯例下进行连锁经营;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锻炼,按照企业设定的统一管理标准,对企业管理与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改可利用大学院校设置的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相关专业,引进一些高素质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或者与我国各大院校联合办学,定期培训在职人员,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45。
[2]马端光.无限连锁:快速复制企业竞争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89。
[3]周勇.连锁店经营管理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4):56。
[4]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l):17-18。
[5]刘进.我国家电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浅析.经济管理,2008(9):242。
[6]蔡亲海.迈进连锁经营新时代:连锁商业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11:35-36。
[7]李冰、贾迎春.连锁经营:中国零售商业的新趋势.税收与企业,2000(2)37-39。
[8]刘松江.我国连锁零售经营发展探讨.对外贸易大学,2001,(9):39。
上一篇:店中店:零售业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