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臣的危机抉择
周明臣的心中不断闪回着两种危机:不变死路一条,变得不好会死得更难看。这是现实的排中律,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条道路
“中粮还是一只‘小舢板’,与500强那些‘航空母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周明臣在各种场合都会说到的一个比喻,“要把中粮打造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2年,周明臣又找到了新的比喻。他发现一本小书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就是著名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上,他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本。“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中粮这10年,就是‘变革’这两个字。”周希望《谁动了我的奶酪》能够把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危机意识传递给所有的中粮员工,“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个是‘今天的奶酪还有多少’,一个是‘明天的奶酪在哪里’。不光要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还要想‘我能动谁的奶酪’、‘怎样去创造奶酪’。”
中粮不是没尝过“奶酪”被别人拿走的滋味。2001年11月30日,“中粮国际”宣布,将自己拥有的“南海公司”49%的权益出售给一名“新加坡独立第三者”,售价3.8亿港元。所有的香港报纸都感到费解:“南海公司”1999和2000年度,税后盈利分别达到4461万元和5602万元,中粮不仅割爱,而且在交易中承受约500万元的亏损。中粮没有做出太多解释,只是强调希望集中资源,拓展“福临门”品牌的食用油。
仔细研究中粮几年来在国内外少得可怜的媒体报道,我们还是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中粮出售的是它在另一个名牌食用油“金龙鱼”的股权。事实上,“金龙鱼”是1989年中粮与几家国内外企业合资生产的中国第一个精炼食用油品牌,至今仍压着“福临门”占据国内第一的位置。中粮忍痛割爱,是因为这个品牌被合资伙伴抢注了。
“别人都说WTO来了,狼也来了,实际上,食品工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行业,中粮早就与狼共舞了。”周明臣说,“我们害怕的不是国外的狼,我们害怕的是自己太慢。”
周明臣拿美国西部牛仔决斗做比市场竞争:两个人面对面,就看谁出手更快,“如果你的速度慢于你的对手,或者你企业内部变革的速度慢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那你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2001年以来,中粮又开始涉足金融服务业,不仅与英国商联合资成立了保险公司,而且中粮的财务公司也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也许,金融服务会是我们的第五纵队,”刘福春说,国际上任何一个大的跨国公司都会涉足金融服务领域,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投资需要经过投资委员会和董事会充分的讨论,但看准了我们决不犹豫。”
尽管多年名列全球500强,但老谋深算的周明臣和他率领的中粮并不满足。这也并不奇怪。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国有企业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原罪:机制僵硬,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在看到外面的庞然大物后不知所措。
周明臣有没有过不知所措,记者不得而知。显然他的心中不断闪回着两种危机感:不变死路一条,变得不好会死得更难看。这是现实的排中律,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条道路。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没有办法保证这条道路一定会走向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在变革的时代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和领导班子一道,把变化‘规范化’,顺应变化,推动变化,加快变化,使变化成为中粮发展的‘基因’。”周明臣说。
下一篇:消费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