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食材时代到来了
主流生鲜电商都没有专门团队做产品品控和分级,消费者不论是从哪家知名生鲜电商买东西都是一种赌博,区别只是赌资大小而已。
这个橘子甜不甜?这个柚子水分足吗?你这个有机柚子是真的假的?这个红心火龙果是不是红心的?你怎么证明这是今年的新大米?
做为一个开业不足一年的生鲜食材销售公司,食材大师的员工被客户问到最多的都是这些充满怀疑精神的问题。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客户对我们和他们所购买的食材有高度的不信任,我们也知道这些不信任并不是对我们的特别关照,类似的问题会出现在所有食材采购的现场。
据食材大师统计,目前食材大师微信官网在售生鲜食材共117种,其中有品牌产品多集中在大米、杂粮、食用油、进口冷冻海鲜这些低复购率产品,70%以上产品而且是高复购率产品都没有任何品牌。
拿水果品类为例,品牌做得最好的就是近两年被电商炒红的云冠橙也就是褚橙,比较知名的产品有新西兰的佳沛奇异果,菲律宾的都乐凤梨和香蕉,其它水果哪怕是很贵的进口水果客户根本无法获得品牌背书。
如果客人到苹果专卖店买手机时高声质问销售人员这手机是不是假的时,一定会被视为异类,但是同样的情景出现在高端水果或是高档海鲜的专卖店时,却变得那么理所当然。食材大师的虹口店每周末都有接近200单销售,不过差不多每个周末都会遇到不下几十个客人大声询问红心火龙果切开是不是红心的这种看起来有些不客气的问题。
目前生鲜电商行业解决客户信任的方案多数还是靠对电商的品牌投放和不断降低客户试错成本来解决。目前上海主流生鲜电商免运费门槛普遍都拉低至60多元这个档位,也就是说客人下单买三个柚子你就得开车横穿整个上海送货上楼。
无法获取客户的信任就无法提高产品售价更不用说提升利润空间了。食材大师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解决生鲜行业这个难题:客户信任问题。
单纯的推广企业品牌效果是有的,但是还是不能解决产品同质化和行业产品标准粗放的难点。
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主流生鲜电商都没有专门团队做产品品控和分级,消费者不论是从哪家知名生鲜电商买东西都是一种赌博,区别只是赌资大小而已。为什么我这么说,答案其实就在各大生鲜电商网站单个产品的用户评论栏。你可以从任何一个食材电商的产品内容页面很容易的看到用户对同一个产品的评价:有人拿到的是甜的如初恋,有人酸的爆粗口,有人只是勉强点个赞。出现这种南辕北辙的评价的原因可能仅仅就是产品批次问题,这也是生鲜电商目前客户忠诚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整个产业链没人做分拣分级的事情。为了减低损耗,保证自己环节利益,整个产业链层层推卸责任,直至由客户承担。
这种玩法对于菜场的老阿姨到是无所谓,她们有的是时间,蹲在摊位上自己动手拣顺眼的挑就行了。但是生鲜电商可针对的都是城市白领及以上客户,那么给客户一个相对标准化和品牌化的产品就应该是大势所趋。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这事真是太准确不过了,那就是:拜托,大家都这么忙。
食材大师希望通过建立食材分拣品控中心的办法,对产品进行标准化筛选和包装,用企业自有品牌做统一背书。比如我们会把火龙果按照果径、甜度、重量、外观、产地等十多个标准做深度分拣包装,贴食材大师品牌,定位高端高价高质量水果,主打礼品和高端客户群体。我们会把相应的选品标准印制在一张产品说明上附在水果包装盒里,不论客户自己买来吃还是送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品质保证。
当然,高品质水果经过食材大师的品牌包装之后,溢价空间得到保证,复购率和客户辨识度也会相应提升。
未来食材大师只卖自有品牌食材。我相信这是一条解决现阶段生鲜电商复客单价低、购率低、客户忠诚度不高的有效解决方案。
(作者为食材大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