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摘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创新、科研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其成长和发展对高校乃至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可以实现专业质素提升和适应职业角色转变。我校根据以往经验、自身特色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优化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岗前培训的积极作用、达到培训目标。
关键词 高校 岗前培训 优化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23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备受舆论质疑和互联网新兴教育模式如慕课、公开课、可汗学院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新高校教育理念和提高高校师资力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差异性需求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师作为高校的核心和主体,其业务能力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各高校已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不仅关系到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次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角色适应和转变,更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长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涉及经、文、农、医、理和工11大门类。自2005年以来,岗前培训活动对新教师职业角色塑造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学科专业和人员组成复杂,传统的、短期的培训方式难以适应教师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长江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对培训活动不断优化,并结合现代高校发展理念和我校特色构建系统化的、较为成熟的培训模式,包括培训的理论基础、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制度。本文就以2015-2016年度教师岗前培训为例简述我校岗前培训的特色,以期为综合类高校的岗前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培训目标
本期教师岗前培训的培训目标包括:(1)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即合理的从教知识。对于高校新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与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相关的通识知识;(2)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即先进的从教理念。由于高校教师大多非“师范出身”或“高等教育专业出身”,因而并不熟悉当前先进的从教理念。为此,通过岗前培训,让新进教师知晓并掌握这些理念是很有必要的;(3)熟悉校史校情,感受长江大学的发展,培养长江大学精神,即强烈的爱校情操。只有挚爱和认同自己所在的高校,青年老师才能潜心钻研、奉献力量并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向前发展;(4)认识学科发展状况,增强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5)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和善教等高等学校教师专业素养。
2培训周期
我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周期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培训内容为理论教学和助教训练,责任主体为人事处,实行“首席导师制”。其中理论教学采用封闭式管理、集中授课模式,为期两个月,由人事处、武汉校区管委会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助教训练由人事处和所在学院负责组织,新教师在理论集中教学培训结束后到所在学院旁听两个月有经验的教师授课过程并主讲5次,之后参与讲课考核。第二学期培训内容为教学与科研实践,责任主体为新教师所在学院和跟班导师。新教师全程参与跟班导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以掌握整个教学科研流程。整个培训结束后人事处会同教务处、学院对新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3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训周期,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也相应分为三个模块,即:(1)高等教育学模块,负责单位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学院,开设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哲学和比较高等教育课程。(2)高等教育管理学模块,参与单位有学校党委、学工部、心理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讲授班级管理、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校情校史、教师发展规划和教学制度等。(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块,含有教学技能、科研技能和素质拓展三方面,参与单位有教务处、科发院、财务处、图书馆、名师团队、相关学院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校外专家学者。其中教学技能训练模块包括大学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大学课堂教学组织技能训练、大学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训练、大学课堂教学调控技能训练、大学课堂微格教学训练、微课与慕课制作技能训练、大学双语教学技能现场演练、大学课堂听课技能训练和大学评课技能训练和大学说课技能训练。科学研究技能训练模块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与结题的技能训练、国家基金项目书申报与结题及鉴定的技能训练、SCI等高水平论文的撰写技能训练、高水平专著及高水平教材的选题及撰写技能训练和科研成果的报奖技能训练。教师素质拓展以教师成长和文体娱乐活动为主,起丰富课余生活和修身养性作用。
4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的授课训练,采用的培训方式也呈多样化。一是案例分析方式。这一方式主要针对岗前培训课程中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如本次培训班开设的中德高等教育比较一洪堡大学战略规划、历史的必然与主题选择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与坚持、基于博耶学术观的教师发展等课程。二是专题讲座方式。这一方式针对新教师今后如何进行教学和管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如何服务社会,也是授课采用的主要方式。三是学术沙龙。这一方式以新教师为主体,针对各自学科进行自由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如本次培训活动新教师群体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分别组建人文学科组、基础学科组、园林动科组、地球科学组、工学组、生命科学组和石油工程组并持续开展7个学术沙龙主题活动包括:①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展望及其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贡献;②基础学科的活力及其在综合性大学中的纽带作用;③动物、植物与人的发展;④探寻地球宝藏一石油;⑤为科学安上实用臂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⑥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⑦石油天然气的开采、集输及安全。通过这些学术沙龙活动,新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其它学科的魅力、增进相互间的联系,更是在讨论环节畅想未来学科交叉发展的新途径。四是微格教学方式。这一方式是对教学理论的升华和实践,新教师在微格教室里进行说课和授课演练,之后指导老师和新教师聚在一起,根据现场录像视频进行评议和指导,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
5培训制度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涉及到学校各行政机构和教学单位,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效,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我校的培训制度包括:(1)组织制度,学校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行政机构和教学单位密切配合;(2)管理制度,核心是培训班的管理,以班主任(主、副各1名)为主、辅以首席导师(根据学科配备4名)和班级委员会(书记、班长、副班长、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小组组长);(3)考核制度,我校根据往年培训经验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条例,包括:①长江大学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集中教学与训练内容与学时分配表、②长江大学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集中培训管理规定、⑨长江大学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学院主要工作、④长江大学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导师工作职责和⑤长江大学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办法。学校通过这些文件和规范来明确参与单位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6结语
本次岗前培训是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总结十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优化模式,其主要特色在于:(1)理论教学实行封闭式管理和集中授课,避免琐事对新教师的身心干扰,以便新教师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培训实践环节;(2)开设学术沙龙活动,增进教师彼此之间的友谊和联系、倡导学科交叉和学术思想交流;(3)实行“首席导师”和“跟班导师”制度,满足每位教师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本次岗前培训,年轻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角色转变、交叉学科发展思维意识明显增强,这对其他综合类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论学校管理文化
下一篇: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