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基本特征与成长模式分析
中小学专家型校长应具有扎实的校长基本素质、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较强的教育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特征。专家型校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循序渐进模式、社会适应模式、自主发展模式、专家型教师过渡模式、目标导向模式五种常见的成长模式。
中小学校长 专家型校长 基本特征 成长模式
一、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基本特征
1.扎实的校长基本素质
首先,要求校长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为此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次,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校长是学校最优秀的教师,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教学中实现的。校长必须要具有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成学校现实的办学文化。第三,应具有反思型素质。由于受到教师、学生、家庭、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长的管理措施不一定都能收到实效,这需要校长不断反思教育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第四,应具有组织教育工作的能力。在理解上级精神的基础上,能联系学校实际制定具体执行方案;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应具有指导教师教学的能力;应具有勤俭理财的能力,努力争取多渠道资金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1]。
2.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
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思想是校长基于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的认识,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校长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2]。首先,要求校长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管理观、学校观和师生观,并用这些教育观念去认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包括课程和课堂、管理和质量、品牌和特色等。其次,要求校长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不人云亦云。这种独特的办学思想,不受书籍的束缚,不迷信权威,不信奉教条,而是自由地去理解运用各种理论,并不断创造新思想、新理论。第三,应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使学校的各种办学行为趋于理性和自觉。有的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面临“发展高原期”,但一旦明晰了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后,就可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焕发出新的活力。
3.独特的人格魅力
首先,要求校长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焦躁、不虚伪。其次,要具有坚韧顽强和开朗活泼的个性品质。做到正直严格、友善宽容、求真务实、乐观开朗、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并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第三,应具有良好的教育专业人格精神。这种专业人格精神包括职业形象、职业魅力以及负责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3]。
4.强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单位、个人不断发展的恒动力。作为专家型校长,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缚,闯出学校发展的新方向,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校长要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如教育规划意识、教育决策意识、教育教学改革意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的意识、全方位思考解决棘手问题的意识等。其次,要善于激励并发挥师生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一个人的创新并不能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只有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创新精神,让所有成员的天赋、个性和进取心都得到激励和发挥,才能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研究能力
专家型校长应该知识宽广、博学多才。专家型校长不一定都是博学的通才,但其知识结构中必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校长专业化或专家化需要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成为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是专家型校长岗位的起点。二是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是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三是一定的管理科学知识,包括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在完整的校长知识结构基础上,专家型校长还应具有高超的教育研究能力,也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挖掘、提炼能力,大胆开展教育实验研究的能力,能拓展专家型校长个人和学校的教育影响力。
6.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专家型校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是组织教职员工实现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能力。专家型校长的能力结构是多维度、多层次的[3],但其核心的部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教育规划能力。规划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办学成效。二是创造性决策能力。敢于打破传统,不断进行新的教育实验。不管上级有没有布置任务,自己都有科学的具体操作方案。三是教学指导能力。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校本研修等形式,深化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四是教育统筹能力。教育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创建、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需要校长调动全校资源来统筹解决。五是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消除冲突、化解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与各种合作关系的能力。
二、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成长模式
中小学专家型校长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校上档升级、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由于社会环境、办学基础、教育政策、个人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成长过程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几种常见的模式,如循序渐进模式、社会适应模式、自主发展模式、专家型教师过渡模式、目标导向模式等。
1.循序渐进模式
循序渐进模式是指校长由没有经验的校长向专业化、专家化校长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普通的校长对自己的角色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不成熟到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校长在上岗前可能都是好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开始时并不是善管理的好校长,要经历一个过程,实现个人素质结构的质变、获得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才可能成为专家型校长。根据任职年限可将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成长过程分为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四个发展阶段,经过职前预备期不间断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积累、技能培训、专业锻炼以及适应期的角色转换、合格期的管理经验积累,实现成熟期个人品质、教育管理水平的质的飞跃,管理过程中体现创新和艺术,最后修成正果成为专家型校长[4]。也可根据成长过程的典型特征将中小学校长成长过程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台阶,从积累教育管理案例和经验的经验型校长,到通过反思和诊断来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的反思型校长,再到通过扎实的教育科研活动来丰富办学内涵、打造学校品牌的科研型校长,最后到通过对学校教育管理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独到而深刻教育见解的专家型校长[5]。每个校长经历这些发展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后都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校长,至于每个发展阶段经历时间长短则根据每个校长的个人风格、学校历史、教育政策等因素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最后一个阶段经历时间最长,有的人甚至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专家型校长。
2.社会适应模式
社会适应模式是面对基础教育变革和教育公平的现实需求,适应并接受社会变革和学校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通过个人经验与团体的紧密结合,不断调整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行为,尽力找到自己在教育大环境下最适合、最有力的教育位置的过程。专家型校长的成长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是个体与社会环境、所在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也就是说专家型校长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教师团队的影响、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现代学校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学校管理要如何处理好权力化与民主化的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应如何处理好与教育发展、差异的关系,实现教育目的如何处理好教育适应个体与个体适应社会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处理好知识本位与能力导向、价值导向的关系,等等。为了适应这些挑战,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改变了学校管理的理念、形式和手段,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培训进修、岗位交流、学术研究以及宏观调控等,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参与这一变革过程的校长处于相对被动、从属的地位,在适应社会和教育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增强民主治校意识和能力、树立校长人格权威和学术权威、学会调整各类关系,最后得到教育部门、家长、学生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可,成为专家型校长。为了促进校长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钻研理论、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各类教育和教学试验。
3.自主发展模式
自主发展模式是校长依据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确定未来个人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反思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保证自主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校长的成功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更取决于他对外部因素的认识和改造的程度。一个校长如果一味按照上级指示和社会要求来进行学校管理,不善于、不主动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那是当不好校长的。专家型校长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紧紧抓住自我以及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有崇高的目标,为此必须抓住每一次学习和锻炼机会,要接受和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但又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主动去改造环境、利用环境,使学校品牌得以塑造、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调整岗位交流政策以及培训进修内容、方式,重点应放在如何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塑造校长个人价值取向,以及进行有效学校管理实践等方面,以满足校长个人发展的强烈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校环境,校长也应不断调整教育管理策略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4.专家型教师过渡模式
专家型教师过渡模式是指专家型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功地改造学校、为学校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做出突出贡献,从而成为专家型校长的过程。一名好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校长,但一名好校长一定是一名好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专家型校长与专家型教师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组织管理能力、知识结构中的管理科学知识、明确的办学思路等方面,但更多的是两者的相同点,如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学识和教育研究能力、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等。因此,将专家型校长与专家型教师截然分开是不正确的,现实中很多优秀校长本身也是专家型教师,在教育思想上有独到见解、学术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型教师被任命为校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专家型教师比较欠缺的就是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只需要假以时日,甚至经过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形成教育管理能力、个人独特的管理风格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家型校长。
5.目标导向模式
目标导向模式是指以实现预定目标为主要任务,并在目标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过程。首先,要确定达成的主要目标,包括校长个人素质提高和学校发展规划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次,要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校长个人诊断分析、每个校长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方式。第三,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反馈和评价办法,可采取分阶段反馈与评价方式,也可在所有目标达成以后进行最终评价。目标导向模式的关键是设定目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团队的诊断、个人的自我剖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才能确定。目标开始不一定是明确的、甚至是模糊的,经过多方面的反馈和评价,检验其与个人发展实际走向、学校发展规划是否一致,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确保最终目标得以实现。该模式要求校长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包括案例分析、专家引领、挂职锻炼、专题研究、校长论坛等,充分学习了解先进教育理念;要求校长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人格魅力,建立和谐交往关系,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氛围。
——————
参考文献
[1] 黄解放.现代校长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8(6).
[2] 田爱丽.校长教育思想基本特性及形成路径分析——以几位苏浙沪名校长办学思想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2).
[3] 祝启程.校长专业成长中的五个转化和四个支柱[J].中小学校长,2007(1,2).
[4] 应俊峰,胡伶,夏江峰.名校长成长过程与要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5] 王润平,任丽红.试论校长成长的类型及发展目标的制定[J].教育导刊,2012(5).
[作者:廖全明(1968-),男,四川营山人,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蔡其勇(1965-),男,四川武胜人,长江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上一篇: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规范教学管理,促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