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敬业精神缺失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前,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位论文的撰写中,表现出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直接导致一些学术诚信危机问题的频频出现,这不仅有损研究生所在学校及其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更是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本文旨在分析敬业精神对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当前研究生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力图唤起当代研究生对敬业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专心治学,加强学术诚信,从根源上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敬业精神 研究生 学位论文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12-02
一、具备敬业精神对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所谓敬业精神,指的是一种以热爱为基础的,对学习、工作、事业等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讲,包含在工作和学习中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恪守务实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诚信唯实的作风等。
当前,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存在着相当多数量的研究生无论是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都表现出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在对待择业时表现为优先考虑工作条件和薪金待遇,将自己的专业特长置于最后,在对待科学研究时则表现出态度松懈散漫、投机取巧、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甚至滋生学术失信等不良风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告诫我们一切从物质实际出发的同时,也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由此可见,研究生一旦敬业精神缺失,其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研究水平、创新能力等直接决定其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条件都将失去坚实的根基,甚至出现学术失信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水平。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又恰恰是体现研究生培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生敬业精神缺失俨然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其在校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的成果检验,是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其撰写过程对研究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严谨求实学术作风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生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创造积淀。具备敬业精神及良好学术道德、对待科学知识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研究生,就会将其满腔青春热血和旺盛精力放在科学研究这一过程中,享受这一过程并将这一研究成果的精华——学位论文做到尽善尽美。与此同时,积极向导师及学术同仁悉心求教,拒绝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那么,一篇质量上乘的学术论文便有了思想保障与智力支撑。可见,研究生敬业精神的形成和培养,对保障其学位论文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对促进研究生个人学业进步以及未来事业发展,科技与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二、当前研究生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
当今,研究生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及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层面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高校相继增扩硕士点、博士点,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凸显,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规模的扩大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为前提将是低效益的。[1]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人为了追求理想的工作岗位(已有工作的人为了寻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得不选择考取研究生。然而,目前仅仅以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入学门槛的这一招生模式往往无法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尤其对考生创造力、敬业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了解十分欠缺。因此,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会将某些学习动机不纯、综合素质不高、心态浮躁、缺乏严谨治学和研究精神、以混学历为终极目标的人带入研究生队伍中,而研究生敬业精神的缺失,最终会直接影响其撰写学位论文的激情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研究生管理部门层面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管理就是监督,没有监督就没有管理。[2]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最终完成以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检测、评审、答辩等环节的通过为前提,而这些环环相扣的环节离不开研究生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和监督。然而,研究生管理部门在某些环节上,把关还显得不够严格,如论文评审工作走马观花,并未真正综合审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评审意见千篇一律,评审结果几乎百分百通过;对论文答辩的监管过程不力,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致使某些水平很低,甚至拼凑的论文也均可顺利过关。这便使得部分研究生产生论文质量好坏均能通过的错觉和侥幸心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研究生敬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从而使其不在乎学位论文的高质量,蒙混到学位便沾沾自喜了。
另外,目前研究生教育依旧存在重课程知识学习,轻科研能力发展的现状,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建设还不够,交互式的开放性学术环境缺失,致使很多学生没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去发表个人观点、开阔眼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造磨炼机会、萌发和完善创新思维,从而无法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尽职尽责的敬业品质。与此同时,研究生管理部门也未能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体系,如协同有关部门促成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和敬业精神”作为一项导师评价指标,与导师遴选、评聘职称等相挂钩,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来促进研究生教育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促使研究生更加尊崇科学,写出更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相反,目前的体制下,导师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学生被动地把导师当“老板”,跟随导师做大量“研究工作”,按指令打工的意味很重。这种背景下,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高层次的敬业精神显然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那么,学生潜心做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就不具备思想动力,必然很难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三)研究生导师层面因素的影响
导师既是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设计者和构建者,也是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者。[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经验、引领科研方向、指导专业业务、审查科研成果、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更主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价值观、学术素养、治学风格、人格修养、个人魅力等对研究生所造成的隐性影响。然而,目前部分导师并未真正发挥这种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方面,失分颇多。表现为在面对社会上一些利益诱惑时,不能忍受教书育人的单调和清贫,身兼数职,忙科研、忙教学的同时,同样忙社会工作、忙应酬。一方面,其搞科研的劲头大减,影响其对前沿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致使知识结构老化;另一方面,无法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自己的学生,对其放任自流。然而,导师的道德品质、气质风度以及科研工作态度,又会对其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根深蒂固的影响,进而对研究生敬业精神、专业感知、人文素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便只能是人云亦云,偏离做“学问”轨道,其学位论文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四)研究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研究生所经历的本科教育看,虽然设置了很多课程,似乎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质上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学会求知的方法,而且其求知欲并未被完全挖掘,也未得到必要而充分的素质训练,其结果是延误了本科阶段养成良好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的有利时机。
其次,毋庸置疑,目前相当多的学生并非出于学术目的,而是出于功利目的来进行研究生深造的,如逃避就业、换好专业、混文凭、找好工作或在大城市落户、升职加薪等。在他们眼中,读研已成为手段,又何必皓首穷经,因此,寄希望于他们具备敬业精神便毫无现实性。
最后,很大一部分研究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心浮气躁,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交往或投身课外职业,以便增加额外收入上,忽视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临近毕业时才临阵磨枪,甚至投机取巧,伪造实验数据,抄袭论文,以求蒙混毕业。这种情形下撰写的学位论文是很难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更无法提及高质量了。与此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循规蹈矩,墨守陈规,无法真正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成果并无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这也直接导致了研究生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毫无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而这也正是缺乏敬业精神的体现,缺乏创新和独立,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很难。
综上所述,研究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研究生未来个人进步,整个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科技与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以上的浅论和分析,希望唤起当代研究生对敬业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进而尊崇专业操守,加强学术诚信,专心治学,勤勉创新,从根源上改变目前研究生敬业精神衰落的现象,从而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供质量保障和动力支撑,不断促进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李艳明.试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
[2]薛天祥主编.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
[3]赵宏伟.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上一篇:如何做好市级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
下一篇:“十八罗汉”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