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报告指出,美国民用无人机的最大市场是农业,占整个无人机市场的90%以上。前几天,我也看到了我国长沙县北山镇的农民丁双辉购买了5架无人机为其菜地喷洒农药的报道。许多人都认为农业是未来中国无人机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您觉得无人机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推广吗?请展望一下这一领域的前景?理想的管理模式又是怎样的?
廖:只要解决了无人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将会非常广阔。目前农业中应用较多的是固定翼和直升机类的无人机,但我个人觉得自主性好的四轴或多轴类的无人机在农业中使用会更方便,市场也更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使用,十年二十年后,播种、洒农药、施肥等人工作业的农活大多将会由无人机替代。其技术难度不会高于开汽车。无人机用于农业也就等同于拖拉机进村,将会是农业机械化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你刚才说到农业占到了美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90%以上,这与他们农场化的生产模式有关。在中国,这个数据可能会低一些。因为我国人多地少,集约化程度小。所以,理想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使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无人机作业的成本。当然在土地无法集约化时,也可以想变通的办法。以施肥为例,农民按土地面积购买肥料+施肥服务,肥料供应商集中对某一区域的农户的土地进行施肥作业,这样就变相解决了集约化问题。我了解到的农民丁双辉,首先他的菜地基本是集约化的;其次,他的5架无人机并不仅仅为自己的菜地服务,目前他已与当地其他农户和一些农业合作社签订了2万多亩地的施肥洒农药服务。
记:一个新兴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产品研制者、使用者。您觉得对于民用无人机这一产业,这三方目前最当务之急的是什么?
廖:对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迅速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引导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有序地释放无人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科技及相关部门将会对无人机的可靠性、动力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应答装置以及先进的遥感设备等研制进行持续的支持。
对于产品的研制者来说,面对当前无人机量大、面广、门槛低的现状,应该在一定量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化的联盟,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联盟,对内可以相互学习,了解无人机的各项先进技术;对外,能得到更大的竞争优势。当然研制者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实做好自己的无人机。据我们对无人机行业的摸底调查,国内能生产无人机的企业有上千家,这还不包括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无人机团队。与电子企业、互联网企业一样,无人机企业也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最后技术领先、团队优良并具备好的商业模式的无人机企业将会在当前这个无人机的“春秋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对于使用者来说,首先要认识了解无人机。使用者在选购无人机时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行吗?”“贵吗?”。目前,无人机市场上价格伸缩空间很大,成本很不透明。使用者如果不了解想要的无人机的基本功能以及其基本成本,很可能会用比合理的市场价格贵得多的价格来购买。这里也要提醒一些无人机企业,要想让企业健康发展,不能用“逮着一个宰一个”的思维来经营。其次,使用者要对无人机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识——无人机比汽车危险多了,使用中出现“炸机”等事故,只要在概率范围内,就是合理的。
最后想说的是,整个社会对无人机的了解还相当不够,因此对无人机的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希望《航空模型》新增设的 “无人机”栏目能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上一篇:提升学会能力,推动学会创新发展
下一篇:浅谈城市规划和管理中GIS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