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黄河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本书是一部精彩纷呈、独具一格的“黄河别传”。河流动力学家杨明用谐趣通俗的语言,系统梳理了黄河两千多年间的变迁史,将历代黄河治理、人文风情及休戚相关的历史人物等知识趣闻,融会贯通,一一呈献,字里行间充满家国情怀,把纷繁复杂的黄河史写得意趣横生、引人入胜。
《极简黄河史》书摘
《山海经》与禹河故道
人类的文明史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
自远古黄河河道雏形初定至禹治水后形成禹河故道,地质运动已经持续了两百万年。在禹之前人类文明并无文字记载,黄河虽然在整个华北平原漫流游荡,其活动范围也被周围山脉所严格限定:黄河流出山陕峡谷以后,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南有大别山,东有泰山和山东半岛的丘陵高地。从总体格局来看,经天地造化而成的黄河,迁延于燕山南麓与大别山北侧之间的巨大冲积扇间,而鲁西南地区的丘陵高地,作为冲积扇的中轴,则成为华北平原上淮河、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近现代的地质勘查证明,禹河故道是确切存在的。即便我们今天用所谓科学的态度来质疑古代史学研究中的“经义治河”,也完全不必视之为迂腐,因为历史已经把这条河道归功于代表了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禹身上。
《山海经》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的一部书。
书中以昆仑为坐标记述了黄河经禹治理后的流路,“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这也就是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经人类社会管理而又自然流动的黄河河道了。
因《山海经》语焉不详,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据传《禹贡》为禹所著)又对这一段描述做了进一步猜测,认为其“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磔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用今天的地名来描述就是:自积石山导河,曲折流至山、陕交界的龙门,南到华山的北面,再向东经过洛河转弯处,达到浚县附近的大伾山,向北流入大陆泽,又向北分若干条支流,然后注入渤海。
禹河故道,便是黄河在古代中国版图上的第一次定位。
而黄河在古代中国版图上的地位也是特殊的。
史书把古代中国的四条大河“江、河、淮、济”称为“四渎”,即四条自有源头并独流入海的大河。
到东汉时,班固在《汉书》中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黄河是所有大河的起源,“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河源考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那么,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对禹河故道的描述里都有“积石”之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也曾有诗云:“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这给人的印象就是:找到了积石山,也就离河源不远了。
但实际上,长久以来,人们对黄河河源争议不断,正是因为不知道积石山到底在哪里。各地为争河源,无不竭尽全力。为证明积石山在其境内,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甚至将河州(今甘肃临夏县)改名为导河县,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迎亲于河源”,据考证就是在青海玛多县的星宿海。这里海拔4300米,水草繁茂、降雨丰沛,整个湖区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星罗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在太阳照耀下繁星点点,灿若银河。一直很好奇是哪位先贤有如此曼妙的想象力,或许他也曾真诚地以为这里便是星星的寓所,才有了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星宿海。
在古代历史上,清朝可能是距离河源真相最近的时期,当时“屡遣使臣,往穷河源,测量地度,绘入舆图”。康熙五十六年(1717),朝廷派出的使臣中有一个喇嘛,叫作楚儿沁藏布,发现星宿海之上还有三条河流,惊喜之余,他溯源直上,终于发现了上游的“古尔班索罗谟”,即我们今天所说黄河河源的三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卡日曲和扎曲。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河源查勘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楚儿沁藏布等人成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发现者。两年之后,清政府铜版《皇舆全揽图》第一次在地图上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名称,这也是世界地理测绘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1952年,中国确定约古宗列曲(当地藏民称之为玛曲)为黄河正源,这也正是楚儿沁藏布等人发现星宿海之上三条河流中最古老的一支。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作者许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曾作为一名科考队员,随同蛟龙号远航深海大洋,深入生活,认真体验,经受了风浪考验,潜心构思写作,全书38万字,历时4年,反复修改而成。此书以生动的文笔、传奇的故事、深远的意境,再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风雨传奇,反映了华夏儿女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历程。
世界现代化历程(共10卷)
由钱乘旦教授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10卷本的精装本套书版,包括总论卷、东亚卷、南亚卷、中东卷、西欧卷、非洲卷、北美卷、拉美卷、大洋洲卷等。本书对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道路,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对总结世界历史发展模式与道路,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本书收录唐代120多位著名诗人的500首诗篇,有近一百二十万字的篇幅,对诗中出现的历史、人文、动植物、矿物、天象、气候、地理、水文、潮汐等等方面的内容都作了精到的解读,并就这些内容与诗意的关系作了画龙点睛般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这部唐诗名物大观带领读者走进唐代历史政治和自然生态的优美画卷,既能够传承历史文化,也颇具科普价值和文学价值。
风雨中东路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为攫取我国资源、称霸远东而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的一条“丁”字形大铁路。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东铁路史。描述了中东铁路多舛的命运,见证了近代东北人民遭受的诸多苦难,也客观记述了这条铁路对推动东北经济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奠基所起的作用。文笔扎实,图片丰富,读之如亲临历史现场,如目睹那段风雨苍黄的历史。
流年物语
作家张翎献给正在逝去的中国式家庭生活的最新力作。小说意象丰富,关乎贫穷和恐惧、假象和真相、欲望和道义、坚持和妥协、追求和幻灭。作家敬畏一切人性的美德,以自己的专注和柔韧,守护传统价值的光辉,书写半个世纪的家国风云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浮沉飘零,从个人和民族的创伤记忆中领悟生命之重。
推荐访问: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