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思考
一、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1、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2、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3、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始终处在社会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只有把高校的文化建设搞上去,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师生员工提供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他们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学校的发展上,尽快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1、校园文化的学校特色不明显,个性不突出。高等教育系统一方面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环境施加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有利于高校之间交流互补,但必须保持学校的个性而不是趋同,校园文化尤其应当保持学校特色。①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的不同,校园文化应是展示大学办学特色和风格的独特风景线,而现在许多学校的建筑风格与格局,学校的类型、规模与专业设置大同小异,许多高校又回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时代。
2、校园文化导向、教育功能弱化,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校园文化在吸收社会主流文化新鲜血液的同时,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强烈冲击。 校园里的文学、艺术活动常年不断,但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师生的精神需要;校园内刊物、电台、文艺演出,反映浅吟低唱的个人感受多,反映积极进取的内容相对少;反映小圈子生活的东西多,而反映社会、反映改革开放的内容少;反映流行前卫的多,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少,使校园文化还处于自娱自乐的低层次状态。②校园广告栏中的商业信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商家赞助校园文化活动,以低廉的价格买走了校园文化的品位。许多大学生面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目标时,往往向个人一端倾斜,注重眼前的、近期的物质利益 ,因而缺失了长久信仰。
3、校园文化主体结构不全。校园文化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的成员和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的主体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政工干部队伍影响下的本科骨干分子或特长生,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校园文化主体结构不全,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
三、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措施
1、提炼大学精神,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的提炼,需要根据历史的积淀,并在现实中积累和创造,以弘扬“坚持真理,展示价值”为前提。例如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已成为其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2、彰显办学特色,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首先,应提炼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就是高校对自身办学的理性思考和定位,包括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人才规格等核心要素的确立,在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斯坦福大学在沉寂了50 年之后,另辟蹊径,重新调整办学目标,确定“大学与工业联合”的发展道路,使学校成为硅谷新思想、新建设、新科学家的源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成为名校。其次,应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主线,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发展方向、核心竞争力,标志着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如哈工大的航天,武汉大学的测绘等。
3、注重校园环境内涵建设。首先,从硬件环境方面,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打造优美健康、生态良好、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和谐流畅的现代化人本校园。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价值选择和个性特点,根据价值追求多元性和个性发展差异性特点,体现出历史与现时的结合、严谨与自由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共性和个性的交融。其次,从软件环境方面,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塑造特色形象工程。社会形象、知名度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和文化砥柱。③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活动、文艺活动、科普活动等等,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树立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大学校的自我宣传,增进与社会的双向融合,以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强大助力。高校应按照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要求,健全完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提高干部、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的素质,将制度文化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与学校全局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师生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求,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等人文关怀,以实现师生利益需求为落脚点,让师生更加信任、爱护并融入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02-201.
[3]钟洪.《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德育环境》[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2,(4).
[4]刘开练.《浅谈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高校校园文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注释:
①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51—352.
②许庆华.《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4,(9):128.
③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