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摘 要: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缓解了化石能源的污染问题,可以为用户的汽车出行提供更多选择。在用户市场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基于此,本文就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工匠精神”;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09年以1379 万辆的记录排名全球第一。随后我国汽车产量保持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近3000万辆,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和环境的双层压力,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双层危机,全球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我国也出台了众多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已经走过了襁褓期和导入期,正在向政策与市场逐渐融合的产业调整期过渡。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生產范围涵盖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领域,并初步涵盖了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中国重点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也将步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汽车新能源技术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机遇。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匠精神”的要求
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匠精神”要求对工作认真执着
一辆合格的汽车制造出来,需要数百家汽车零部件厂商配套,需要上万个合格的零部件。汽车大规模的生产制造,需要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个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态度,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否则就会出现质量问题,造成汽车大规模的召回。全球著名的汽车厂商都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在传统汽车方面全球著名的汽车厂商凭借着完善的技术积累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周到的服务体系而具备绝对优势,我国的自主品牌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较大。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不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行业的全球占有率第一,是基于国家的保护政策和庞大的市场基数得来的,新能源汽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员工认真负责的态度,离不开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匠精神”要求对品质精益求精
德国的“工匠精神”成就了博世、奔驰、宝马等一系列成功品牌,其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认真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国产车零件成本控制得好,用料足,但制造工艺不够精良,成为了众多车主诟病的地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还存在不足,而这个核心技术就是通常说的三电技术。所谓“三电”指的是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要从众多世界著名品牌中脱颖而出,就要攻克核心技术难关,打造精良的制造工艺,使品质精益求精。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匠精神”要求对用户服务至上
从现代汽车的服务与经营发展现状来看,在服务方面逐渐以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而在经营方面,由原来的经营产品转为经营品牌;并且,也降低了传统产品的营销,汔车产业逐渐走向“智能化+新能源”的转型道路。相比于传统的车企以 4S 店为主要的维保服务方式,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方式更具智能化、人性化,新能源汽车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优的线上线下服务:首先,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的虚拟系统可以对故障车进行远程维修,或者在线下进行服务预约,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对资源进行调拨,使车辆停运时间与维修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其次,新能源汽车用户,可以利用软件的自动升级,无需换车,就可以体验更高的用车效果。而这些,对新能源汽车的服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4.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匠精神”要求对产品突破创新
近年来,随着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推进,完全颠覆了传统汽车发展观念,一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挑战。汽车的概念正产生巨变,朝向智能化终端发展。由于高度智能化生产起来较为复杂,因此,当前,我们应该促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用 IT 理念来造汽车,而不是传统汽车厂商思路。新能源汽车要求对传统汽车突破创新,朝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三、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1.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对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适应岗位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每年开展1~2 次的行业走访和调研活动,调研内容涉及汽车产业链主要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订单班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并根据调研结果,形成《区域汽车产业链用人需求年度分析报告》,研讨合作就业模式、订单班招收规模,改善培养方案,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
2.发挥优势专业辐射作用,扩大订单班规模,协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依托核心专业市场发展要求,向新能源整车装配、汽车智能、车联网、车身修复、汽车销售、车辆评估、维修服务合作项目拓展延伸,扩大订单班专业类型和订单数量,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借鉴中德SGAVE和中德诺浩项目、奥迪、大众、丰田、现代汽车等培养模式,融入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类国际教学标准,和企业订单需求衔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3.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0.5+0.5”多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在“2+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0.5+0.5”的“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适应企业生产不平衡的特点,在生产高峰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者学习专业课程,加强实践锻炼,其余时间回学校学习,错开共享平台课程教学时间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践分组的师生比,打造坚实基础,使理实一体化教学得到更深入的贯彻。
4.实行“双导师”制,合理安排共享平台课程,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探索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一名来自企业,一名为学校专业教师。在学生选课、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在征得企业许可的情况下,收集企业案例、工艺资料、岗位标准等充实教学资源库。
5.推进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实现“第三方考核评价”
打通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渠道。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价。系统制定《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由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家长多方组成; 评价指标包含对学生、师资队伍、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六大方面; 评价分析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以此科学、准确地出具评价结果。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结合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抽查,强化专项技能训练,在第 4 学期安排专业群各证书考试环节,打通汽车修理工、二手车评估师、特种高压电工考证通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员工用“工匠精神”去精心设计和制造,新能源汽车在世界汽车产业上一定会有一席之地。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定可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86.
[2]宋宛泽.浅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6:266.
[3]王晓民,朱开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分析[J].经济生活导刊,2019,08:129.
上一篇:2019新能源汽车年度热点技术
下一篇:新时期能源集团发展战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