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
打开文本图片集
寄语:
"先进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有可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领域和成功范例。"
当前世界范围可持续发展正在同时推进两大进程,其一是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实现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其二是落实和实施《巴黎协定》,旨在推进能源和经济低碳化变革,实现控制全球温升、保护地球生态安全的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政策措施相一致,具有广泛的协同效应,都需要强化能源革命,建立并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打造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减排二氧化碳协同治理和多方共赢的格局。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正在由规模和速度型的高速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了节能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步伐,扭转了经济新常态之前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05-2013年GDP增速年均10.2%,能源消费弹性0.59,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0%和5.4%。2013-2018年GDP年均增速回落到6.9%,能源消费弹性也下降到0.32,再加上能源结构改善,相应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分别下降到2.2%和0.8%。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和2018年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又出现反弹,主要是因为有些地方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扩张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所致,但今后几年也不会再可能重新出现经济新常态之前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反弹的趋势会得到有效抑制。
当前及“十四五”期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节能减碳的目标导向和政策措施不放松。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并强化单位GDP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下降指标以及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双控”机制,加强节能减碳的管理体制和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推动工业部门特别是高耗能重化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激励东部沿海较发达省市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从而促进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我国在《巴黎协定》下提出2030年自主减排承诺目标,与我国到2035年现代化建设第一阶段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目标在时间上相吻合,目标和路径相协同,政策措施上有很大一致性。相应能源革命和经济转型战略要保障这两个目标的“双达标”,并有效保障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持续增长的需求。在这一阶段,要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早日达峰为着力点,加大节能和提高能效力度,使单位GDP能源强度年下降率持续维持3.0%~3.5%左右。隨着风电、太阳能发电平价上网的实现,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在总电量占比50%的目标。届时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将提升到20%以上,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超过65%。到2030年前,努力使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稳定在5%以上,以支撑届时5%左右GDP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这将全面实现我国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对全球走上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发挥引领性作用。
我国2050年长期能源战略既要支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又要适应和引领全球2℃目标下紧迫的减排进程。2035年后长期能源战略要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近零排放的深度脱碳为目标导向,要制定基本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近零碳排放或净零碳排放能源体系的技术路线图和实施途径,为地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共同利益做出与中国未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称的贡献,并打造世界范围内先进能源和低碳技术与产业的竞争优势。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球实现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先进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既促进各国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又能携手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交汇点和合作空间,有可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领域和成功范例。我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为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编辑|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