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探讨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本人讲授相关课程的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据库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并设计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改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64-02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开发都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大量信息数据都是利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库技术成为系统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学习软件工程、WEB程序开发以及人工智能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相关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尤其是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构建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关系到软件开发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软件开发质量。所以,不断地探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数据库技术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变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也实施了很多改革措施,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理论案例与实践案例衔接不紧密,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虽然数据库理论的课时和实践应用的课时都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但由于其中的案例在每一门课中都是独立的,而不是将一个完整的案例贯穿始终,学生对于数据库设计的理解就割裂开来,没有形成系统合一的结果。最终理论还是理论,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延续理论分析的结果,没有透彻地理解数据库设计原理,那么在实际设计数据库时会出现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在数据库应用中过度重视应用软件的作用,忽视理论的结合。加大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学时后,教师教学重心偏向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应用方法,虽然以案例为驱动进行讲授,但忽视了相关理论应用的讲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的应用在SQL语言的应用上,而忽视了数据库关系模式建立的正确性,实践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导致设计内容的理论依据不完整,出现失误和偏差,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隐患。
3.考核方式不合理,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有单独的理论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分成两门课后,还只是试卷考核,没有上机考核。虽然实践课上学生也动手实际操作了,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只是停留在浅尝则止的状态,更多的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
4.教学手段始终不变。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课程的授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授课时没有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调整授课手段,始终如一依赖课件,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在涉及关系数库和关系数据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较长间理解这些知识点,而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加快了演示的节奏,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真正学好数据库技术,我们提出了数据库相关课程的一些改革方案。
二、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调整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调研2006—2011版的教学计划,包括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软件专业分为三本和二本方向,了解数据库相关课程的设置,包括学时数、学分、理论课学时数和实验课学时数、考核方式和开课学期。调整并确定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数据库课程体系内容主要有: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语言(C#或Java)和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软件应用开发设计规范化理论指导,程序设计语言是编程工具,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现后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是结合这几门课程综合设计一个小型应用系统。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语言尽量安排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之前或同一学期,这样,在课程设计中对数据库体系结构和应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理解。
2.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数据库原理48学时全部是理论教学,讲授课程基本知识,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基本操作、关系代数及关系演算等。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数据库应用采用“一体化”案例教学。配置一体化案例,使两门课程所讲授案例保持一致。数据库系统原理采用理论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以案例驱动,以案例分析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法,讲授相关理论。数据库应用中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将数据库基础知识贯穿于其中,两门课的案例保持一致。整个理论教学都要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来授课,通过一个案例的贯穿引导,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产生连贯而完整的理解,不会因为案例太多而产生歧义。理论教学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和互动。
3.数据库应用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Oracle数据库在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数据库应用课程引入Oracle数据库已是大势所趋。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场所、设备及师资条件。Oracle1 10g数据库应用是实践性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以项目开发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采用从案例到实例的讲述方式,以开发一个实际项目为目的,将实验任务分配下去,按照一体化案例,边讲边练,贯穿于教—学—做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形成一套知识素养、动手能力和个性化学习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应用知识,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课程共安排48学时,其中36学时是以教师案例分析、编程演示和学生练习为主,包括Oracle1 10g的安装和使用、建立数据库和表、简单查询语句等,12学时是教师分配实验任务,学生模拟教师案例进行设计,包括Oracle1 10g的搭建、创建及管理Oracle数据库和表、数据的简单查询和复杂查询、数据的基本操作和函数应用、游标,触发器,存储过程和子函数定义。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目标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反复训练基本技能的机会,逐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此课程案例与数据库原理的案例是同一个案例,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完整、有序的理解。Oracle数据库应用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要根据内容分配学时,可以随时调整,有粗有细,理论指导实践,培养理论与实践双重应用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4.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设计。在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的模仿练习以及任务驱动设计之后,再结合高级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的知识,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由点及面,有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螺旋式上升式学习过程,开发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系统,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对于中小型信息系统来说,综合设计进行一周时间上有点紧迫,而且实践效果不太好;进行三周,学生感觉时间太长,会产生拖延抵触的情绪,反而会缺乏紧迫感,也不利于管理;进行两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做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够构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系统,达到综合实践的目标。学生在软件设计能力和数据库综合应用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改变以往学生应付设计过程的景象。综上所述,综合设计安排两周比较合适。设计任务包括11个题目,每组题目各不同,每3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题目。每组有组长负责,分配设计任务,监督设计进度,安排小组讨论汇报。从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到系统开发模式都要经过小组认真讨论确定,老师全程指导,答疑解惑。整个设计过程分两次答辩,每周一次,第一周任务是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分析、数据库设计、开发模式设计。检验前期设计的成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且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查漏补缺的机会,为能够顺利的完成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周是系统界面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撰写综合设计报告。系统完成后按小组及个人进行答辩,其他小组可以跟老师一起全程参与答辩,通过互相学习开拓眼界,加深对数据库知识的掌握。
5.课程考核。每门课程考核有所不同,数据库原理采用笔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程度。Oracle数据库应用包括机试成绩(70%)、平时成绩(10%)和实验成绩(20%),考察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设计应该采用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包括一次答辩成绩(25%)、二次答辩成绩(25%)、平时成绩(20%)、报告成绩(30%)。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考察不同的能力,也体现出不同课程学习的侧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案例教学,使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实现一体化教学,配合任务驱动法加强实践练习,利用综合设计巩固数据库知识,同时达到我们课程体系目标。本文提出的方案大部分正在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数据库相关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对我院相关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讨,也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其他课程的设置条理化、系统化,对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逐步合理化、优质化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建伟,卜文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案改革浅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7).
[3]计成超,严红丽.项目教学法在《Oracle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3,(4).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