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0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生了重大转折,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1]。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医学影像技术是各级医院进行健康和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随着DR、多层螺旋CT、高场MRI、DSA、PET-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进入全新的数字影像时代。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加,规模扩大,大多配备了X线机、CT、超声诊断仪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在新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办学单位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提出新的对策,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运作模式,与教学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校院双方的职责,学校组织学科教授和医院专家,经多次研讨,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集合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共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和行业标准共同整合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与工作岗位需求一致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常性开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调研,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由行业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推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實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推进式工学交替即三年内学生在校学习与在医院实训分段实施,教学内容在校、院之间交叉融合,交替进行,实现“使学生带着职业经验走上工作岗位”的培养目标。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校外实施为期一周的早期接触临床锻炼,将学生安排在三家教学医院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科、放疗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锻炼,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第二学年专业课理论教学在学校内进行,岗位核心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临床基地交替进行,实施“院校一体”教学组织模式。校内实训重视模拟情景演练、上机互动操作和真实操作。校外强调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按照影像技术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影像技术能力、影像诊断和影像设备检测维护能力。第三学年临床基地实习34周,将学生全部安排在县级以上校院合作医院进行,实习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及影像科。通过实习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岗位实践,重点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工作的需要。
4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4.1 培养目标定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4.2 培养方向定位:经过对本专业的行业背景、技术需求、用人市场等多方调研,明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临床医学和现代影像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医学影像检查、初步诊断、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基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
4.3 培养规格与要求
4.3.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发展奋斗终身。热爱医学影像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病人利益优先意识和依法行医理念。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建立良好医患、医医、医护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较快适应医学影像技术需要。
4.3.2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医学影像观察、分析的方法及诊断原则,掌握基本病变和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有一定的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的维修知识技能。
4.3.3 技能目标: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具备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各项技术的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医学影像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知识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具有较快适应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刘月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全国商情,2013,(15):85-86.
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