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对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该项竞赛对培养文科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了该竞赛对地方型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该项竞赛促进了PBL教学理念在文科类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PBL;文科计算机大赛;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84-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文科类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大赛旨在推动高校文科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新闻学、管理学)计算机课程建设,激励高校文科类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伴随着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在文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一直以来,针对理工科学生开展的各种国家级计算机大赛非常多,文科学生却从未有过相关赛事。因此,教育部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面向全国文科大学生举行一次计算机设计大赛。2008年7月28日至30日,首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2所高校的128支队伍,进行了激烈角逐。2009年7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再次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80多所高校的247支队伍参加了决赛。
我校于2009年首次参加该项赛事,教务处组织4支队伍参加了数据库、多媒体课件和DV设计等项目的初赛。提交的作品经大赛组委会评审,由我校中文系学生杨光照、魏佩娥、李洋制作的DV作品《中国风韵》获得决赛资格,并于7月23日至28日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的现场决赛,获决赛入围奖。通过参赛,我们详细了解了比赛流程、测试内容和详细细节,为下届参赛积累了经验。
2 文科计算机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1公共计算机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目前地方型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软硬件资源不足,导致公共计算机教学呈现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知识面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的训练很少,很难将计算机与专业课相融合,缺乏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实践意识,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计算机理论太枯燥、太抽象而脱离实际、毫无用处的感觉,学习计算机的唯一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囫囵吞枣地被动听,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外,大部分地方型院校由于近年来的不断扩招,机房资源严重不足,基本上是教师在多媒体大教室授课,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主要授课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机练习。学生上机时间短、任务重。由于受上机条件限制,机房不具备讲课条件,教师只能对同样的问题多次针对不同学生重复指导。教师上机指导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反映没有学习兴趣。再加上由于缺乏高级综合性人才培养课程,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得不到训练。
2,2文科计算机大赛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推进作用
文科计算机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竞赛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设计大赛的内容包括学习平台设计类、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类、电子音乐设计类和国产软件应用类4大类。每队由不多于3名学生组成,他们在竞赛中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这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合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进行协调的组织能力。竞赛要求学生提交由如下内容组成的一篇完整文档:
·作品简介:设计目标与意义、关键技术和作品特色,约250字
·作品安装说明
·作品效果图:整体、关键点和特效
·设计思路:约3000字
·设计重点和难点:约1000字
文档的书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总之,这项赛事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文科计算机大赛推动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文科计算机大赛作品包括学习平台设计类,内容包括:学习交流网站、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平台等;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类,内容包括:平面媒体、计算机动画(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校园生活DV、虚拟现实场景等;电子音乐设计类和国产软件应用类4大类。大赛指定的软件环境及工具为:
·常用编程软件
文科计算机大赛涉及的作品大类及大赛指定的软件环境及工具,为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强调了项目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
3,1文科计算机大赛促进了“PBL”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实施
目前,地方型高校由于受软硬件条件和教学学时(每周4学时,2学时理论,2学时上机)的限制,文科类计算机课程大多数只讲基础,综合应用讲得很少。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一知半解,单纯从考试成绩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突出应用,如何根据不同学校的学制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安排其教学内容,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技能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Problem BaasedLearning,简称PBL)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PBL的学习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组织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技能方面的发展。下面以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采用PBL的教学理念为例阐述其授课组织过程。
大多数地方型院校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传统的照章节顺序组织其教学过程,以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证书为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按照PBL教学理念,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其教学可按项目分析、数据处理、结构化编程技术、可视化技术和系统开发等模块组织教学,以完整且实用的应用程序开发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既掌握了基础理论,又具备了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能力。
在系统开发模块中,首先将学生分组,可采取教师分配和自愿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有利于学生及时交流和探讨。小组划分后,需指定一名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分组完成后,应确定选题。学生的选题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较为容易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通讯录管理系统、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系统、个人理财管理系统等。脱离学生实际的题目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目标。
由于文科类学生的数据库理论不够丰富,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学生可查找与自己所选题目类似的案例,进行分析,掌握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学生在方案设计的不断修改、实施过程中,积极探讨、相互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借此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肯动手、敢动手、能动手。
3,2文科计算机大赛推动教师队伍成长
文科计算机大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得指导教师受益非浅。长期以来,从事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而导致科研水平相对较差,在专业课教师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由于大赛命题范围广,涉及到多门课程和新技术,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努力钻研业务,精通大赛指定的软件工具,具备更宽的知识面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知识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更新,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指导教师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学校在职称评定方面也给予相应的加分,弥补了科研水平较差的不足。竞赛指导工作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学生、不计名利、献身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敬业精神,这对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全面成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现了“双赢”。
3,3文科计算机大赛推动教材改革
教材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精华,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计算机教材都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象编写的,理论篇幅较多,不能体现非计算机专业“突出应用”的教学特点。要抓住高教司推进“质量工程”的机遇,结合文科计算机大赛指定的软件环境及工具,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以本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适合文科计算机教学的优质教材。
3,4加强校内竞赛,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
为了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教务处、学生处及系级教学单位可经常联合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动漫设计大赛、校园DV大赛、教学课件大赛及网站设计大赛等,藉此引起学生兴趣。这样课上、课下相结合,作品比赛展风采,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又对学生的学方法和努力方向有明确的引导作用;既为参加全国及省级大赛选拔了人才,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4 结语
文科计算机大赛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文科类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展示了文科类计算机的教学成果,起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通过参加大赛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加以改进,文科类计算机教学中引进PBL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