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设计任务时应考虑的问题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面对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过时。因此,计算机专业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學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任务提出以后,实施的过程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任务驱动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李念平《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教研网
下一篇:为科学传播插一对科普信息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