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2折戟“后卫Ⅱ”
1972年12月中旬,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黎德寿率领的越南代表团从巴黎归来。当苏联制造的伊尔-18飞机降落到河内的嘉林机场后,黎德寿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没有与美国人达成任何协议。越南军民都很清楚:要准备迎接“最坏的情况”。
一次失败的出击
越南领导层判断,美国人即将发起新一轮空中打击,白宫将试图利用阿波罗登月来吸引世界,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他们计划在北越展开的行动中转移出去。这个判断一点也没错。巴黎谈判破裂后,美军就开始集结有史以来最大的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群——调用了全球范围内这种可用飞机总数的一半。
12月18~19的夜间,北越战斗机王牌、927团团长阮文七正准备和平时一样,和不轮值的战友们一起看电影,就在那时,警报突然拉响了。所有人都奔向基地,盯着指挥室墙上的那面大幅地图看。关于敌机空中轨迹的信息从各地汇来,几名女军官把代表敌机的贴片放到地图上。阮文七回忆道,“尽管过去几天我们多次接到示警,但没想到空袭真的这么快就来了。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出美国飞机正在向河内进发。”
在河内城区,人们在街道上走来走去,不时仰望天空,更多人则蜷缩在家中,听取广播中关于空袭即将到来的通报。许多人渴望和平,但他们不会投降。越南画家黎清的私宅将在接下来的空袭中被焚毁,有一块敌机的残骸甚至掉在他的院子里。他写道:“在这片天空下的数年时光里,美国人动用各种各样的飞机企图压垮我们,但一切终究是徒劳的。”
负载沉重的B-52正在奔向北越首都,轰炸机拉出的蓝黑色尾烟随着它们向目标前进而变得更长。927团基地里的人感觉越来越紧张,从窗户向外望去,已经可以看到“远方的天空被几十盏灯时而点亮”,那是越军的高射炮开始向接近的敌机射击。
除了河内,当晚越军的雷达部队还追踪到另一队B-52,它们正飞往河内以东104千米的重镇海防。在雷达单位的指引下,越南人民军空军准备展开不寻常的夜间拦截。作为那时越军中最具经验的夜间战斗机飞行员之一,25岁的范遵当晚驾驶他的米格-21MF从河内独自起飞,在致命的黑暗中展开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然而此行颇为不顺。先是在和平市上空,范遵成为本方地对空导弹的目标,不得不加大推力才得以避开2枚导弹。之后他时而找到了美国飞机编队的线索,时而又全无头绪,因为担心受到美军电子对抗措施的干扰,他必须全程关闭截击雷达。
当他确信自己跟在另一个美国轰炸机编队后方时,范遵觉得是时候重启机载雷达,然而——设备居然发生了故障!很快的,范遵再次和目标失掉了联系,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返回河内的内排机场。
正当他接近机场时,范遵赫然发现基地正受到数架美军飞机的攻击,但他除了一心降落已别无选择,因为燃油表指针几乎已经指向零。在他接近跑道的最后几秒钟,1架敌机被防空火力击中而发生了爆炸,光焰照亮了整条跑道,这下倒是方便了范遵安稳着陆。
会飞行的雷区
战斗迅速升级。越南飞行员们从上级那里反复听到的一句话是:“所有人都必须拼尽所有。”美国人把他们发起的空中战役称为“后卫Ⅱ”,越方也有自己的代号,其中最重要的是“火龙”和“飞龙”,前者指萨姆防空导弹,后者指B-52轰炸机。
12月19日13时,927团派出2架米格-21,赶往河西方向保护那里的导弹阵地。来犯者倒并不是“飞龙”,而是由12架F-4E战斗机护送的8架F-4D战斗轰炸机。从内排机场起飞后,阮德帅和他的僚机先是向府里方向飞行,然后右转以接近敌机。
获知目标在近,2架米格-21全速前进,当和“鬼怪”的距离缩短时,2名越南飞行员各自向1架F-4发射了导弹。但是美国飞行员也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存在,12架护航机中的4架留在战斗轰炸机附近,另外8架全部进入攻击状态。
阮德帅看到了F-4急剧变向所拉出的黑色尾烟,烟迹纷乱复杂,原来2架“鬼怪”向右,2架向左,2架拉起,2架俯冲,打算对阮德帅和他的僚机来个一窝端。阮德帅迅速示意僚机和自己分离,然后发挥米格机的灵活性来避开打击,同时仍抓住机会继续威胁F-4戰斗轰炸机。一番纠缠后,美国人放弃了努力,“鬼怪”抛掉炸弹,在战斗机的护卫下加速离开了。
这天晚上20时,当927团的全体人员积极备战时,营房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原来,卡车运来了1架坠毁的B-52的残骸,那是被萨姆导弹打下来的。赶出去的阮文七等人仔细察看这块机身残片,发现上面绘有一个彩绘徽章,图案为划过三条闪电的拳头,以及“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字样。
根据美国空军的官方说法,损失1架价值800万美元的B-52,就经济和心理等各层面而言都等同于1艘美国战舰被击沉。对越南飞行员来说,能够打下“飞龙”自然是莫大的荣誉,不过这谈何容易。
第二天上午,来自921团和927团的米格飞行员联手出击海防上空,试图拦截轰炸这座港城的B-52机群。然而为B-52护航的战斗机数量至少是轰炸机的3倍之多,北越的米格机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阮文七的战斗机团在12月23日“爆发”,打下了多架F-4,但是攻击“飞龙”的记录仍为零。渴望对B-52取得胜利的阮文七回忆说:“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因为还没有打击B-52的机会。我们的米格机每天晚上都起飞,但当我们接近轰炸机时,雷达立即受到干扰。”
经历过几次失败拦截的阮德帅对美国人的护航编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护航飞机比之前更多了,看上去,那就像是许多道围栏;也像是天空中会飞行的雷区,过分接近那里,你就会被引爆。”
外线攻击
12月25日,时值西方的圣诞节,忙着过节的美国人取消了所有的空中行动。越南空军则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组织了一场由高级别军官和骨干飞行员参加的会议,重点探讨如何打击B-52。几乎所有知名的米格飞行员都在场,包括阮文谷、阮文七、范青银和阮洪珥等人,范遵也在座。
大家已经意识到,B-52上安装的多具干扰装置可以有效压制米格战斗机的雷达,而“鬼怪”导弹则是米格的大患。飞行员达成了共识,在雷达无效时,只能采取坚决的目视攻击。那么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如何判断米格机和B-52之间的距离?其次,飞行员如何在没有雷达帮助的情况下找到接近轰炸机的通道?
范青银和范遵等人表示自己在晚上最远可以看2000米,而美国飞机一般配有避免相撞的夜航灯,灯光就将是他们的指路灯。从俘虏的美国飞行员那里已经证实,B-52的尾部有黄色的标准夜航灯,左翼有2个红灯,右翼有2个绿灯。战术出来了:搜索夜航灯的蛛丝马迹,计算出自己和B-52之间的距离,然后冲向“飞龙”!
圣诞节第二天的晚上,之前蓄力的美国飞机大举出动,26日遂成为“后卫Ⅱ”开始以来空袭河内飞机数量最多的一天。以921团和927团为主的米格战斗机当晚6次出动,但是未能发挥目视攻击战术的威力。
到了27日晚上20时30分,又是一场大规模空袭在即,空军指挥部墙面地图上的小贴片越来越多,黑色代表B-52,蓝色代表F-4,方向只有两个:河内或海防。这两座城市已经按照要求亮起了大街小巷的灯光,而不是采取通常的灯火管制,这一勇敢做法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自己的飞行员有机会在黑暗中发现B-52的身影。
越南空军只有不到20架夜间战斗机可以用来对抗入侵者,而他们关注的重点,自然是B-52。在河内西南面出现了大机群,但是经过研判,发现来者并无“飞龙”。大批F-4正在展开夜袭,却没有发现B-52,难道美国人正在改变战术?
但是很快的,在接近海防的空域就找到了B-52,这个机群自老挝边境而来,看起来要在这个晚上朝港城海防投弹。当晚驻扎在安沛的范遵奉命立即起飞,他希望从自己的位置上可以拦截到B-52机群的行进。
为了尽可能隐蔽自己的意图,升空后的范遵不是向南飞,而是朝西飞。他要驾驶自己的“红色5040”号执行“外线攻击”,也就是绕一个180度的弧线,赶到美国机群的航道上去。这也是在圣诞之夜的会议上确定的战术细节之一。
正当B-52开始沿着通向河内的6号公路飞行时,另外1架米格-21由吴宣泰驾驶升空,他吸引了至少6架F-4的注意力,无形中增加了范遵攻击得手的机会。飞越厚厚的云层后,范遵开始朝南飞。在河内以西约190千米处,他收到了木州地面站的信号,指引他在1800米高度上取航向220。几分钟后,他被告知目标和自己的距离还有大约65千米。在远处,“飞龙”开始接受一连串萨姆导弹的考验。
“起火,起火!”
在抛掉副油箱后,范遵不断爬升,并逐步被引导到航向030,其时距离目标已不足30千米。在确信自己已不被觉察地悄悄跟上了巨型轰炸机后,范遵打破了无线电静默,他告诉基地,自己很快就会和目标发生目视接触。
这架孤零零的米格-21和美国机群的距离不足20千米,继而持续缩小。之后,范遵终于可以依稀看到B-52及其护航机的不同夜航灯,他确定自己看到了2盏红灯,并判断那一定是“飞龙”。他稍稍向右转,接着又看到了轰炸机的蓝灯。
在将近8000米的飞行高度上,米格-21的巡航速度并不足以赶上它前面的B-52,因此范遵必须飞得更快才行,问题是,打开加力燃烧室会产生明亮的尾焰,暴露自己在黑暗中的存在。
就在犹豫间,两条蓝色的尾迹突然掠过他的米格,那是护航的F-4发射的“麻雀”导弹——他已经被发现了。一惊之下的范遵倒变得不再犹豫,索性全力加速,直奔目标而去。
范遵觉得天空中一下子布满了F-4,全都在向他攻击。他现在离轰炸机只有3千米,看起来整个B-52中队似乎都在原地不动,而四面的F-4至少有20架之多。这时传来了基地的指示:“越过围栏!”
范遵加力全开,他的米格-21提速至112马赫,尾焰照亮了周邊的天际。然而现在他的飞机离美国飞机已经很近,“鬼怪”的飞行员们害怕打中自己的轰炸机而不敢再使用导弹,而把F-4改成机炮攻击模式,则还需要一点儿时间。
范遵持续逼近,1500米……1300米……1100米,然后是1000米,他已经可以在夜空中看到B-52的轮廓了。兴奋且紧张,范遵发射了2枚AA-2“环礁”空对空导弹,接着又发射了剩下的2枚,然后就将他的米格机急剧降低到3000米以下高度并脱离。
抬起头来,范遵看到“天空中燃烧的大黑块”,他兴高采烈地向基地报告:“任务结束,起火,起火!”“红色5040”号安全降落,被击中的那架B-52最终坠毁于越池以西地区。
越南飞行员成功击落了“飞龙”,而类似的情况还会出现。“后卫Ⅱ”曾被美国空军称为“以选择性轰炸摧毁敌人的教科书式范例”,但是众多被击落飞机的机组成员一定不这么看。
范遵成为世界史上首位在夜间超音速条件下击落B-52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而他人生中的光环还不止于此。他不仅在残酷的越南战争中活了下来,而且在1979年4月获选进入苏联的太空计划,此后于1980年7月23日乘坐联盟37号飞船升空,在太空共逗留7天20小时42分。由是,范遵不仅成为亚洲宇航员第一人,更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击落敌机战绩的宇航员。
责任编辑:王鑫邦
上一篇:无人直升机在作战体系中的应用
下一篇:“歼—10”飞天路,,无畏任我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