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学书法应如何选帖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书法艺术需要经历选帖和临帖。因每个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择帖也不应该相同。如果要求书家走同一条道路,选择相同碑帖,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在择帖上不要强求统一,要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仅就择帖的指导思想进行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书法 艺术 选贴
[中图分类号]J29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88-01
书法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为笔法,二为结体。笔法借点画以显,点画借结字以显。初学书法,先学习一些用笔方法和结字原理是必要的,但要真正理解与掌握它,能够写出点画精到,造型优美的字来,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书写实践,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习书手段就是临帖。然而临帖要得法,那么首要问题就是要先选好帖。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碑帖,可谓汗牛充栋,在这浩瀚的墨海碑林之中,应如何来选择呢?而书体又分篆、隶、楷、行、草多种,先学哪一体好呢?
一、应以楷书作为临摹的开始
古往今来有的人觉得学习书法要穷源溯流,必应从篆书、隶书学起,这种主张虽有一些道理,但因篆书多为曲线,并且有些字难认,而隶书写时要带波磔,与平素写字习惯相悖,因而学起来费时费力,不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从楷书入手。楷书能直观表现汉字的结构和笔法的运笔规律,可使初学者获得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楷书学好了,再学其他书体,就容易得多,尤其是行书的运笔和结体与楷书有很多相似处,有了楷书功底,再学习行书不但容易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初学毛笔字,为什么要先从楷书学起?古代书法家有许多精辟的话给我们以启发,苏东坡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行”即今之走,“走”即今之奔跑。应规入矩的楷书好比一个人立的姿势,只有立得稳了,才能走路,才能奔跑,所以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有些人看见别人行书、草书写得漂亮,非常羡慕,因而一入手就想“龙飞凤舞”地写行书、草书,但由于缺少严格的楷书基本功训练,写起来不得要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欲速则不达”。明丰坊在《学书法》中曾说:“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二、从唐楷学起为好
写楷书先学哪一家?这个问题很难统一规定。中国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的碑帖很有法度,初学者可根据本身性格特点、个人的爱好和基础程度来选择,也可以“老师提名,自己选择”。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最为灿烂辉煌的鼎盛时代,尤其是楷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法名家辈出,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楷书名作,且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如颜真卿的楷书(主要法帖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宽博浑厚,气势雄伟,柳公权的楷书(主要法帖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瘐劲挺拔,欧阳询的楷书(主要法帖有《九成宫醴泉铭》。前人有“学楷由唐而晋,学隶非汉不可”的说法,这是很有道理的。赵孟頫是我国元代的杰出书家,其楷书圆润秀丽,他的楷书法帖(主要有《胆巴碑》《妙严寺记》等)作为临写的范本无疑也是很好的。初学者开始先选择其中的一家,反复临写,至真正掌握其用笔和结体规律之后,再参照临习其他楷书,学习其特点,以博取众长。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琳琅绚丽,美不胜收,这种被称为“魏碑”的楷书成为我国楷书的两大流派之一(另一种就是上面说的唐楷),魏碑书法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但应注意,初学结构,应求平正,而魏碑的结构多过于奇特,初学书者还是在掌握了唐楷的书写规律之后再去临写它为宜。
学习楷书一般要经过两三年的认真临写(或写楷书一两年时,兼临一种行书和草书,以增加一些趣味)才算打下了写字的基本功,在有了一定的楷书功力之后,则可临写行书乃至草书。临写行书可根据自己学哪一家或哪一个风格流派的楷书,而选取同出一手或同一流派的行书进行学之。
三、临摹应从大字写起
楷书范本选取之后,临摹要从大字写起。这里所说的大字是相对而言的,并非越大越好。一般以一寸半到二寸见方为宜。小于一寸见方者为小字,初学者一开始就写小楷,则不易体会用笔,写惯后,笔画、结体难于展开。如写太大(二寸以上见方)的字,结体也不易掌握,并且写大字要悬肘,有的还需要站着写,初学者笔力未稳,难于应付。一寸半到二寸见方的大字,笔画、结体都较清楚,起止转承笔意分明,初学书法要锻炼腕力,写二寸见方的大字则偏重运腕,腕活,运笔时则力可上达于肘,下行于指。这样大小的字熟练后收之能小,放之能大。因此,目前一些字帖和字格的排印都采用这个尺度,其目的是便于初学者临摹。有些碑帖上的字还是比较小的,临写时可适当放大,这样容易练出腕力,充分展开笔势,但也不能太大,不能把小楷当大楷字来临写。
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大楷的用笔和结体规律之后,也可适当写小楷字帖。曹魏时期的锺繇,尤其是被尊为“书圣”王羲之在隶楷过渡时期促进了楷书的成熟与确立(包括其辅助书体行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书法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传至今日的楷书法帖多为小楷,锺繇的有《宣示表》《贺捷表》等,王羲之的有《乐毅论》《黄庭经》等,还有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又称“玉版十三行”),这些都是选帖临写小楷的优秀范本。
责任编辑:彭海多
下一篇:论冯国瑞对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