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6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入院时及恢复期行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与同期出生的46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入院时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时PCT检测的阳性率为93.4%,与CRP阳性率78.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素钙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降钙素原;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89-03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是指新生儿期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征。该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8‰,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极低体重儿可高达164‰,病死率可达13%~50%[1]。及早诊断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但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培养是“金标准”,然而阳性率低、耗时长且易受污染干扰,使早期诊治受到了较大限制。我院对4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旨在探讨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NICU收治的46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出生的46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6例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范围4~25d,出生胎龄37~39周,体重2500~3800g。对照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范围4~24d,出生胎龄37+4~40周,体重2550~3900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前均未使用过抗生素。
1.2 诊断标准
观察组患儿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2]的标准:(1)确诊病例为具有临床表现且符合下列任一条:①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②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2)临床诊断为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①非特异性检查≥2条;②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1.3 方法
观察组患儿入院时根据无菌操作采血进行细菌培养,并于入院时和恢复期(经敏感抗生素有效治疗7d后)分别抽取静脉血送检PCT、CRP。PCT检测采用定量免疫发光法,试剂盒、PCT检测仪为德国BRAHMS公司提供;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以PCT≥2μg/L、CRP≥8mg/L为阳性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用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T、CRP浓度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PCT均>0.5μg/L,43例≥2μg/L,10例>10μg/L,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前PCT、CRP阳性率比较
PCT与CR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处于特殊时期,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尚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败血症感染来源多样复杂: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产时环境不洁,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对新生儿挑“马牙”、挤痈疖等不良行为,皮肤脓疱、尿布性皮炎、脐部、呼吸道感染等都是常见病因。病原菌我国多年来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产前或产时感染以革兰阴性(G-)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源于皮肤感染,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以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该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临床可出现各种感染中毒症状,病死率高,却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尤其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漏诊。血培养出结果一般需要3~7d,且阳性率低(本研究中血培养阳性结果21例,阳性率仅45.6%),因此寻找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及早诊治和预后至关重要。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是其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能与肺炎球菌的C多糖反应形成复合物,是临床诊断炎症、组织坏死及恶性肿瘤等的重要指标[3]。CRP在细菌感染发生后的6~8h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其升幅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但由于新生儿的炎症应答、补体系统未发育完善等因素存在,部分新生儿感染后CRP升高不明显。CRP还与非感染的应激反应、免疫损伤、恶性肿瘤等较多情况相关,如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粪吸入等非细菌感染情况下CRP也会升高,在较轻的感染中也可升高,当继发全身严重感染时,反而可能出现下降,所以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反应延迟,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不够理想,也不适合评估病情和提示预后[4]。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属于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正常代谢时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在健康个体中浓度非常低(<0.1μg/L),几乎不能检测到。当发生细菌感染后,异位分泌细胞(如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被细菌毒素诱导激活而分泌PCT。1993年Assicot等[5]报道了严重细菌感染患儿血中PCT水平升高。1994年Dandona等[6]研究发现,在健康者体内注射小剂量细菌内毒素可诱导PCT生成,注射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PCT,6~8h体内浓度很快升高,12~48h达到峰值,2~3d后恢复正常水平。可见,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在自身免疫、过敏性疾病和病毒、真菌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在局部有限的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中升高也不明显。PCT临床上用以区别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尤其在严重或全身细菌性感染时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PCT在新生儿期不受母体降钙素原水平和非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并与个体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对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7-8]。
早产儿和新生儿的PCT浓度于生后30h左右达生理性高峰,平均值约为2μg/L,出生后3d恢复到正常范围。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下,PCT血浆浓度≥0.25μg/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0.5μg/L提示有急性细菌感染,≥2μ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10μg/L考虑严重细菌性脓毒症可能。PCT浓度是细菌感染的证据,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相关毒副作用,降低耐药菌的发生。临床上,PCT≥0.25μg/L主张使用抗生素,≥0.5μg/L强烈主张使用,当PCT>10μg/L但血培养阴性时,应结合临床考虑严重细菌感染伴全身炎症反应[9]。本研究中,新生儿败血症急性期PCT显著升高,>0.5μg/L的病例达100%,治疗前PC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RP,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RP,可作出更早更具特异性的诊断。疾病恢复期PCT水平则恢复正常,与国外研究结果相符[5],说明PCT既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PCT是对全身性细菌感染反应快速、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CT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菌性炎症标志物,检测稳定性能强,易观察,将在临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0-34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3] 张巍,陈春光.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8-89.
[4] 黄洋.32例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83.
[5] Assicot M,Gendrel D,Carsin H,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 with sepsis and infection[J].Lancet,1993,341(2):515-518.
[6] Dandona P,Nix D,Wilson MF,et al.Procalcitonin increase after endotoxin injection in normal subjects[J].J Clin Endocrinol,1994,79(6):1605 -1608.
[7] 周培培,王军.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50-1652.
[8] 李慎,贺金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95-996.
[9] 郭靓.降钙素原生化体征及其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4):217-219.
(收稿日期: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