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配置
摘 要: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管理的目标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转变,企业要转变过去重资金、轻资产的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中注重投入产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影响企业资产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当前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配置标准;评价考核
一、引言
煙草企业存续年限长,资产规模大,价值高,但是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责任不清、管理不严、制度不完善和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资产效益的发挥。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促进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能,降低管控成本,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二、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
缺乏完善的固定配置管理标准,实物配置与工作需要脱节,导致部分类别资产规模过大。目前行业制定了主要生产烟机设备配置标准,但对办公家具、计算机电子设备、计量仪器等通用设备没有配置相应标准,存在资产利用度不高的现象。
(二)缺乏完善资产管理及考评标准
一是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权证管理、资产出租管理、资产处置管理和资产评估管理等制度体系未建立,相关资产管理流程、环节、职责不明确,资产管理粗放;二是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考评标准,在资产处置预案、资产评估备案、权证管理和资产基础管理方面未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标准,缺乏统一的评价尺度,从而导致出现制度标准执行不到位、标准执行率低的现象。
(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
实物资产分散在各车间处室,因生产经营需要,实物资产在部门之间的内部调拨现象比较频繁,存在未办理手续就进行调拨、拆除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价值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资产拆除、处置无流转记录,账实不符,致实物资产流失的问题。
(四)资产管理职责界定不清
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部门管理职责界定不清晰,存在推诿扯皮、监管不到位现象。
(五)资产管理权属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重实物资产管理,轻资产权属管理,房产土地权属存在多项无权证、资产权证与厂名称不符的现象,这样易导致发生产权纠纷,进而导致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六)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
企业因缺乏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管理,从而信息系统只可提供单项资产的微观数据,而不能提供直观可视的资产宏观大数据,进而导致出现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之间资产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致使出现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的现象。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涵及措施
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能,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按照精益高效原则,以横向和纵向为切入点,分别按资产类别和资产职能制定实物资产配置标准,包括数量标准、价值标准等;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将配置标准应用于日常实践,持续提升实物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绩效贡献度;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考核制度,并加强制度培训、执行和监督考核,提高制度硬约束力;四是建立一套全面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机制和流程,使职责界定变得更加清晰;五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资产大数据更加直观;六是强化资产权属管理,使资产产权清晰化。
(一)固定资产管理配置体系建设思路
企业应建立约束激励双向管理考核机制。应建立统一标准、依据充分、约束激励双向管理评价机制;建立“权、责”对等管理机制,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资产职能管理、财务、资产使用部门对应资产不同管理侧重点、管理方向,但权责界定清晰,目标一致的实物资产管理体制。
(二)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目标
1.实现全方面、全流程管理
企业应实现对国有资产权证、资产出租、资产处置和资产评估的全方面、全流程管理,使制度覆盖资产运营管理的各环节,以补齐资产权证管理的弱项、短板。
2.实现资产动态监管
企业应使资产在各部门间动态流转都有据可查,应确保相关人员在实物资产的各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都可追踪到实物资产的相关资料及其在用、闲置、报废等状态;还应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分层控制。
3.实现资产管理权责清晰
企业应使各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或保管资产的实物管理;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归口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价值管理。
4.实现资产宏观数据可视化
企业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资产配置模型;建立主要资产分布位区图;建立主要资产与资产维修数据的追溯关联,记录资产从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状况。
四、固定资产管理配置体系建设内容
(一)建立统一的配置标准,提升资产贡献度
一是按照精益高效原则,分别按资产类别和资产职能制定实物资产配置标准,包括数量标准、价值标准等。二是使实物资产的购置、日常运维等符合企业配置标准体系。将配置标准应用于日常实践,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持续提升实物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绩效贡献度。企业应建立办公家具、信息化设备、计量仪器等管理配置规定,明确相关设备数量、价值配置标准。对于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应综合考虑办公布局、职务标准,设定数量、价格、年限配置标准;对于信息化设备配置,应综合考虑岗位、工种、职级、房间和位置明确数量、价值配备标准。对于计量仪器配置,应综合考虑企业生产、检测需求,检测其维度、频度、精度等。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考评标准,提高制度硬约束力
企业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考核制度,并加强制度培训、执行和监督考核,以提高制度硬约束力。企业应建全实物资产预算、采购计划、采购实施、验收、使用管理和处置等管理规定;还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标准,完善评价标准,细化资产管理考核指标,明确管理、使用部门考核权重,发挥考核对资产管理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1.建立统一考核标准
企业应根据不同资产的特点,设定统一评价尺度。设定多类别、双向、两纬度考核指标。多类别,即将管理内容分为实物资产管理、权证管理、资产配置管理、资金占用和资产处置管理。企业应设立六项一级指标(KPI),凸显资产管理核心内容考核。双向,即使约束和激励相结合,对达不到标准的考核项目,扣减其分值,对资金占用减少、完成权属历史遗留问题整改指标的项目,奖励其分值;两纬度,即对资产配置、资产账实管理按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设定关键考核比率,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进行考核。
2.考核依据充分
企业应立足各部门日常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依据制度文件,调阅工作档案各类资料,现场抽查实物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评价的依据真实、准确、充分,数出有源、论出有据。
3.实施考核兑现
企业应通过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找差距,补短板。在标准统一、依据充分的基础上,采取满分扣分、加分的方式进行管理,扣分依据是是否存在问题、风险,对于问题、系统风险,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统筹完善。同时,企业应使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季度进行奖惩兑现,以确保制度能够被落实到位。
(三)建立资产岗位责任制,使管理职责更加清晰
企业应建立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机制和流程,规范实物资产在购置、验收、标识、使用、维护、变更、盘点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和信息传递流程。在各资产使用部门中,除部门负责人为资产管理责任人之外,企业还应设立实物资产管理员,让其对本部门实物资产使用进行日常管理,并使其履行对实物资产的管理维护和监督职责。实物资产管理员在被调离时,应移交本部门资产管理档案,由交接双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核查,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签字确认,办理实物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做到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企业应建立资产使用内部调剂机制,严格审批手续,全面加强和协调使用、处置和收入三道程序上的管控手段,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资产大数据更直观
企业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资源配置模型,对固定资产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定编,实行行业统一编码,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分类建立资源配置模型,使工业公司直属企业的数据宏观可比;还应建立主要资产分布位区图,将主要生产设备置于统一平台上,绘制资产分布地图,实行可视化管理;还用建立主要资产与资产维修数据的追溯关联,记录资产从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状况;还用建立出租资产档案及报废资产处置档案,保障实物资产信息的全面完整,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资产权属管理,使资产产权清晰化
烟草企业存续年限长,企业存在机构调整、单位名称变更但未及时进行房产、土地权属名称变更的问题。资产權属不清,一是会导致部分闲置资产无法处置,资产贡献度不高。二是导致出现资产纠纷,使国有资产流失。对此,企业应搜集整理权属名称变更文件资料、机构合并财产移交清册、资产无偿划转协议等旁证资料,聘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证明资产权属。同时,应规范资产权属管理,明确权证的管理职责及流程,还应明确房产、土地、车辆权证的办理归口管理部门,权证归档管理部门,以对权证的办理、保管、使用、变更和责任追究进行规范,建立权证使用审批程序,对借阅、复印权证的程序进行规范,从而形成规范化档案资料。
五、结语
烟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价值高,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体系及内部调剂机制,明确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实施资产全流程管控,落实资产管控考核,以杜绝资产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现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庆森.探索精益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J].审计与理财,2015(12).
[2]常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6(3).
[3]齐艳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16(11).
上一篇:压力表检定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析电子仪器仪表计量管理及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