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动认知模式角度看视听输入信息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影响
材料→学生听录音→教师对照答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时数量低的特点,有的学校的听力课甚至形同虚设,也很难提升学生对听力课程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在形式上缺乏可视性,大多局限于听觉输入,交流性不强。内容上不够与时俱进,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我校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为例:【课时量:每周平均3学时(每学时50分钟);教材采用:《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陈仲利教授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英语视听说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视听教材取材广泛、教材难易程度渐进、英语视听知识学习梯度良好、视觉和听觉信息输入量充裕等;教室设备情况:学校配备大学外语基础视听语音室7个,学生座位容量一次课程达450余人等】。
3研究方法及步骤
(1)实验对象:燕京理工学院(原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计算机专业09级1.2班学生(受试时二年级)、应用化学专业10级1.2班学生(受试时二年级)以及应用化学专业11级1.2班学生(受试时二年级)共计171名学生 。
(2)实验方法:分组测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学生采访笔录。
(3)实验步骤:1)测试:对受试学生进行分组,09级计算机专业2班为对照组,09级计算机专业1班为实验组(实施实验期限为一学期),对两组学生在学期初、末进行试题测试;收回有效试卷54份,其中对照组23份,实验组21份。2)对所有实验学生进行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162份,其中09级 54份,10级57份, 11级 51份。3)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把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比。4)用09级计算机专业2班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09级计算机专业1班、10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学生 以及11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学生)进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最终成绩(即首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比较。
3.1数据测量
对受试学生(计算机专业09级1.2班学生)采用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四级两套真题进行基础英语听力能力测试,测试后发现这两个班无论从每题的得分率还是平均分上几乎相差无几。接下来采用《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第三册第一课的三段听力视频,把计算机专业09级1.2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测试1班为听力组(A组)、2班为视听组(B组)。A组只完全依靠听力来完成,B组通过视听相结合完成,对受试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标准差、平均值、相关度的计算。《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问卷》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参考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结合笔者作为外语教师和学生的平时谈话设计而成。该调查表共包括25个问题,涉及听力学习时间、听力学习过程、 听力能力测试、听力材料资源获取以及听力教学改革等方面。
5试题测试结果、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3.2测试结果与讨论
测试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词汇、段落听写,共包括25个题目,A组的成绩与期末总分和期末听力的相关比B组理想。这证明了听力组的考试与期末考试所测相似。而视听组的考试由于受视觉输入的影响, 所测到的就不仅只是听力能力, 还有对视觉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猜测能力。
从测试结果看B组成绩要比A组成绩稍高些,必然看出视听输入对学生听力测试和听力结果的影响,也说明听力上视觉信息的输入有助于对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和学生听力测试分数的增长。
表3 测试题正确率比对(注:系列2为A组、系列1为B组)
2)通过对测试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和学生访谈了解:大多数公共外语学生对于听力学习习惯坚持不够,听力练习时间很少,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单调,只是单纯听录音,更不会采取视听输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听力能力和培养听力学习兴趣;学习内容也是十分单调,无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相结合,更没有利用好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和网络及新媒体手段来丰富听力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视听输入信息以达到输出的目的,那听力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通过两组受试者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成绩对比来看,结论显而易见:09级计算机专业2班(对照组)一次通过率:21.3%;而09级计算机专业1班、10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和11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实验组)一次通过率分别为:24.7%、31.8%、26.7%。
4讨论与启示
学生第二语言听力学习必须以输入为基础,多层次多渠道优化听力教学内容与手段,重视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听力教学材料的输入方式、输入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信息处理要求及为将来语言输出打下基础,但应当注意听力教学选材一定要掌握好难易程度,不能让输入材料成为学生信息处理的障碍,所以听力课教师务必根据学生能力来适度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互动。
构建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视听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外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和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获取语言信息→信息处理,那么如何很好的获取信息,并有效处理信息就至关重要了,我们目前听力教学的评价仅仅在于信息处理结果,而从未关注学生如何很好的获得语言信息输入和信息处理过程,所以如何加强学生听力信息输入和做好学生信息处理过程评估,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大学英语视听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确立多元教学目标提供多种选择,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质与量的提高,从而实现英语技能人才的培养。从学生调查问卷获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那我们就得反思,现在英语听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底有多大意义,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如何,反正大家都是听同样内容,势必造成学生两级分化严重,所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否可以采取分级教学、学生自主选修规定课时外的听力技能训练课、听力课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多样教学内容等。
课程学习与自主学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可持续学习;开发基于新媒体下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听力教学;充分利用好现在新媒介手段在英语听力教学和学习上的优势,开展iPad教学、手机网络教学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听力教学上的应用,成立学生英语视听自主学习中心等。
5结语
大学英语视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应在遵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基础上,更应积极改革和探索适用于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和技巧提高的立足点上,不拘泥于学生期末卷面成绩高低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而是从互动认知模式角度着眼于学生实际输入量到输出质的提高与转化,注重学生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听力技巧,并积极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尤其是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应以学生英语听力实际能力提高为根本,注重学生英语听力学习过程的评估,提倡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提升学生英语听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已达到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New York: Longman, 1985.
[2] Krashen,S.D.Comprehensible Output [J].System.1998 (26):175—182.
[3] 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4] Krashen,S.D.What Does it Take to Acquire Language? [J].ESL Magazine.2000(3):22—23.
[5] 王小宁.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 2001.
[6] 贾冠杰. 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陈仲利、李德荣. 新风尚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8] 栾兰.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奇民.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戴炜栋,徐海铭,罗杏焕.语码输入、语码吸收和语码输出研究新进展[J].外语教学.2006(5):3-9.
[11] 戴炜栋、周大军.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语研究,2005.
下一篇:“化学电源”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