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个体化护理对小儿静脉留置针效果影响研究
【摘 要】目的:探究采用个体化护理的干预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相关影响。方法:2017.01至2017.10时间段内选择我院就诊且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118例,根据患者诊疗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内均给予一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内则依据年龄段不同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别为3.0±0.1天、4.5±0.3天(p=0.016);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3.4%) 显著低于对照组 ( 16.9%) (p=0.013);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内整体满意度(78.0%) 显著低于观察组(95.0%)(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疗效;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82-01
小儿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中的常见操作,能够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的工作量,但兒童患者本身自控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欠佳,因此容易出现留置针相关的不良临床反应事件[1],包括脱落、堵塞、静脉炎等,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可能有益于护理操作的进行,本文旨在对此展开研究,以为诊疗实践有所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01至2017.10时间段内选择我院就诊且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病情平稳,需行静脉留置针处理,本研究内容与相关操作获得家长的知情同意;将病情危重或存在血管畸形、无法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18例,根据患者诊疗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9例,对照组内男女比例28:31,新生儿12例,婴幼儿18例,学龄儿童29例,头皮静脉15例,上肢头静脉28例,足背静脉16例;观察组内男女比例25:34,新生儿15例,婴幼儿17例,学龄儿童27例,头皮静脉16例,上肢头静脉24例,足背静脉19例,经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基本变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所有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不同型号的留置针,穿刺均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顺利完成,对照组患儿均采用一致的护理干预,其他无特殊处理。观察组则根据患儿的年龄差别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首先根据患儿的穿刺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保持穿刺针位置的皮肤暴露,以及时观察到皮管的堵塞、渗液及脱落等,同时对于学前年龄较大的患者则加强心理指导,使其消除就诊的紧张恐惧等,同时该年龄段患者活动度大,因此留置针的固定应反复检查,指导家属进行相应的配合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新生儿与婴幼儿皮肤细嫩,护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每日定时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及皮管位置,避免患儿挠抓导致留置针移位或脱落,由于该年龄组患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护理上注意患者肢体的活动及哭闹情况,指导患儿家属配合相关操作,获得其理解和帮助。护理上成立护理小组,每日对每位患儿的病情和留置针的情况进行组内个体化的讨论分析,有利于对重点对象重点对待,避免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及时妥善进行处理。
1.3 评价内容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组间的效果差异进行比较分析:(1)不良临床事件,包括静脉炎、液体外渗、堵塞、皮管移位、感染等;(2)护理满意度评价,由患儿家长在治疗结束时进行客观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4个等级。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中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别为3.0±0.1天、4.5±0.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表1统计为组间的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3.4%) 显著低于对照组 ( 16.9%) (p=0.013);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内非常满意13例,满意33例,一般8例,不满意5例,整体满意度为78.0%,观察组内满意度一般3例,整体满意度为9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使用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频繁输液治疗或者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包括肿瘤的化疗,小儿的输液治疗等[2]。小儿患者脂肪组织较厚,血管较细,静脉穿刺的难度较大,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容易滋生医患纠纷,产生不良临床事件,因此多数研究提倡采用静脉留置针操作以提高患者的诊疗体验。
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的静脉穿刺均顺利完成,平均留置时间为3.8±0.2天,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相一致[3,4]。对照组内均采用一致的常规护理,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观察组内则显示出较长的留置时间,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留置时间则相应延长。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青爱, 马春利. 静脉保护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舒适度及静脉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200-201.
[2] 南桂萍.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6):172-173.
[3] 杨瑞霞. 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6):155-156.
[4] 刁红娟. 自我管理教育在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26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