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1、2]。全部患者首次发病,病程< 72 h,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证实为脑梗死,除外脑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N 69岁,平均59.2岁;伴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0~ 68岁,平均58.9岁;伴有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症状、梗死部位及面积、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及伴发疾病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血塞通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长春西汀30 mg加入0.90/0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同时予以抗凝、脑保护剂治疗,出现颅压增高患者予以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合并感染患者予以抗感染及平稳降糖、降压对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6%~ 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6%;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5%及死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14 d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不良反應:治疗组l例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滴注过快引起头胀、头晕,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其余在滴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脑动脉内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梗死灶周围形成缺血半暗带而致脑功能障碍。同时,脑梗死的发生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血管痉挛,兴奋性氨基酸和炎症反应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机制,因此脑保护剂抗凝及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在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长春西汀是由夹竹桃科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阿扑长春酰胺乙酯制剂,属天然药物,属于吲哚生物碱,可以选择性抑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cCMP磷酸二酯酶而扩张脑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增加脑血流量,还能够降低血管阻力而不影响体循环参数(血压、心排血量、脉搏、外周血管阻力),不会引起盗血现象,在给药过程中,能够促进受损的低灌注局部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减轻脑细胞损伤,保护神经元;同时还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细胞老化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脑供氧,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减小梗死面积[4]。同时注射用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作用,两药联合,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长春西汀注射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第.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11(29):379.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5,29(6):381-383.
[4]鞠维娜.100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资料[D].吉林大学,2014.